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陈燕楠介绍延安时期“雷公事件”:群众工作的典型案例

2013年04月01日08: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李晨阳) 今天,由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共同举办的“群众工作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正式启动。上午9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受邀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介绍“群众工作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有关情况。

陈燕楠在访谈中向网友介绍了延安时期群众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所谓的“雷公事件”。陈燕楠说,当时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援,这部分的收入占了边区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但是到了1940年之后,这方面的外援由于日本的侵略、封锁,也由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使得边区的财政状况变得非常紧张。到了1940年之后,这种外援基本上就没有了。这样的话,边区的财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从老百姓那里去征集公粮解决财政的问题。比如1939年,我们当时征集公粮的数量是5万担,到了1940年就到了9万担,再到1941年一下子增加了20万担。对于老百姓来讲,那几年天气不是很好,收成不是很好,老百姓感觉负担非常重,有些老百姓就会有一些怨言。

正好1941年6月份一天,当时陕甘宁边区召开县长联席会来讨论如何征集公粮的问题。开会的时候,突然降了雷雨,一个巨雷正好把会场的一个柱子劈倒了,坐在柱子旁边的当时的延川县代县长叫李彩云,不幸击中牺牲了。在会场外面,老百姓在柱子上栓着一头驴也被雷劈死了。有一个老百姓借这个机会就发泄了一些不满,当时讲了一句话,叫做老天爷怎么不开眼,怎么没劈死毛主席。当然,这个事情,保卫部门很重视,结果把这个农民抓起来了。抓起来以后,还想再查一查后面还有些什么背景。

陈燕楠说,后来毛泽东同志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马上下令保卫部门要放人,他说老百姓不会无缘无故地说这样的话,我们要听一听背后到底有些什么原因。最后调查,发现是因为公粮征集任务太重,老百姓感觉到压力太大,有些怨言。所以,这件事情引起了当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注,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的话,我们长期形成的同人民群众非常好的关系会受到损害。经过认真地研究,当时作出了两个决策,一是采纳了当时的党外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的一条建议,把机关的人员大幅度减少;另外,开展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从经济上去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但实际上我认为最后不是把它仅仅看作是从经济上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是看作在政治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讲通过大生产运动,我们群众的负担大幅度下降,我们自给的程度有很大的提升。在整个陕甘宁边区形成军民同心这样的局面,我觉得对我们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我们最后能够取得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责编:李晨阳、杨媚)


相关专题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谈“群众工作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