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以服务促管理——访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蔡志强

2013年03月29日14:3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现在人们习惯于用流动党员管理一词,从基层党建创新的实践逻辑看,这不是简单的单向管理过程,而是通过完善的机制落实基层党组织功能,为流动党员提供发挥作用和才能的平台,实现党的组织与功能相融合的过程。

记者:您如何看待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蔡志强:流动党员管理是近些年来基层组织建设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流动的加剧,打破了传统社会结构及其管理格局,引发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问题。大量党员的流动性打破了基层党组织的传统运行模式。在很长一个时期,党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找不到党组织的“两个找不到”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显现。这一问题要求各级党组织结合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新特点,创新基层党建模式,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

应该看到,流动党员在整个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尽管不高,但他们是党联系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政府职能部门推进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重要依靠。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保障他们的权利,发挥他们在流动人群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

记者:近年来,流动党员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蔡志强:在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的诸多有益探索中,早期方法一是流动党员回乡参加组织生活,二是接受流入地单方面管理。占流动党员主体的外出务工党员,主要集中在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中。流入地最初依托街道党组织、企业党工委、开发区党工委等组织,开展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发展到后来,流动党员管理开始有了流出地与流入地的互动。不少流出地党组织通过在流入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将基层党组织功能从原住地向流动党员聚集地延伸。还有不少县区党委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打造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实现了流动党员管理的双向无缝对接。在一些党建水平较高的地区,这种服务管理模式还发展为依托信息技术的、立体交互的党员与组织、组织与组织、党员与党员、网上与网下的互动模式。

从整体来看,目前各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发展十分不平衡,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理念、水平、方式差异明显,大部分地方还停留在单向输入的初级阶段。

记者:在您看来,流动党员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蔡志强:按照党章要求,全面实现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监督、服务,使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基层党组织落实功能的本质要求,也是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应该强调的是,现在人们习惯于用流动党员管理一词,从基层党建创新的实践逻辑看,这不是简单的单向管理过程,而是通过完善的机制落实基层党组织功能,为流动党员提供发挥作用和才能的平台,实现党的组织与功能相融合的过程。

流动党员管理要逐步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保障党员权益和义务,二是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民主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三是为他们提供发挥作用的机会和平台,三者层层递进。做到了这三点,不但可以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还能为更多人提供参与公共管理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发挥流动党员在转型社会城镇化过程中的团结凝聚作用,既是党推进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改变中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格局的应有之义。

记者:您认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发展趋势如何?

蔡志强:前文述及,流动党员管理应该有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从单向输入到双向互动,再到立体覆盖。立体覆盖不是单纯的管理,而是一个功能完善的组织体系,具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等一系列职能。

流动党员管理的逻辑本身也在发生着深刻改变,即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途径,从最初的接转组织关系,通知参加会议;转而通过技能培训等解决党员适应企业管理和城市生活的问题,并逐步发展到对他们权益的维护,再到让流动党员自主发挥作用。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企业,必然要承担提高工人素质,培养现代工人的责任。以青岛港为例,企业党组织通过加强农民工党建,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公司整个农民工体系,不但扩大了企业党组织的服务范畴,也使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企业在保障农民工权益提升农民工技能的过程中,让农民工对公司形成强大的认同感,从而愿意留下来、融进企业、发挥作用。

事实证明,构建功能完善、文化优良的立体交互式的管理模式,不但让党组织更好地管好流动党员、让流动党员得到更好的服务,也让流动党员拥有了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为企业、地方发展贡献不容忽视的力量。(刘云)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