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冯建华:转变作风从改进调研开始

2013年03月27日13:1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决策之要。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就要从改进调查研究开始。

目前,有些地方在调研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调研方式上,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缺乏深入性;调研内容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全面性;调研报告上,陈词滥调,生搬硬套,缺乏准确性;调研转化上,雨后送伞,事后诸葛,缺乏实效性。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调研工作。

双管齐下,确保调研深入扎实。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全方位、广渠道地了解情况。传统手段上,选取座谈、个别访谈对象时,不仅要包括基层干部和普通百姓,而且要包括党代表和人大代表;蹲点调研时,既要做到身心俱下,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又要“跳起来摘桃子”,掌握基层真实情况。现代方法上,提倡一竿子插到底“短平快”式,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定对象“随机”式调研;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课题,可采取课题委托的形式,组织高等院校等外界力量进行调研,借脑引智,真正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

统筹兼顾,确保调研真实全面。调研地点选择上,既要到工作先进的地方总结经验,又要去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不仅要按安排好的路线看“门面”和“窗口”,而且要多些“自选动作”看“后院”和“角落”,切实避免管中窥豹、以偏概全;针对调研内容,不仅要听工作汇报会上的,更要在田间地头、厂矿车间、街道社区听普通群众的,既了解正面的意见,又倾听反面的看法,做到尊重客观现实。

实事求是,确保报告准确可靠。一是文风朴实要有吸引力。调研报告力戒矫揉造作,倡导开门见山、短小精悍,内容陈述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报喜又报忧,实事求是、引人入胜。二是观点论证要有说服力。通过典型事例给人启示,通过大量数据令人信服,对事例和数据不是特别充分的地方,要进行补充调查,不断充实论据;对问题挖掘和分析不够深入的地方,要继续研究论证,逐步深化细化;对提出的措施建议有待商榷的地方,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寻求破解对策。三是文字表述要有感染力。通过深入实际调研,把丰富多彩的实践,用形象化的语言、通俗化的表达体现在材料中,做到言简意赅、朴实无华。

实践应用,确保调研取得实效。一要把调研成果转为决策成果。调研报告形成后,将典型经验、问题思考和对策建议,揉到文件材料中,渗进会议内容里,亮在刊物媒体上,并适时转入决策程序,制定和出台有关政策制度。二要把调研成果转为实践成果。建立调研转化跟踪督办制度,明确有关领导为责任人,负责调研成果转化的督办,确保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打实解决,个顶个落实,切实避免理论和实际、调研与应用两张皮。三要把调研成果转为社会成果。理论性强、思想有深度或有前瞻性的优秀调研成果,除在本地交流分享外,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报送,使调研成果在更高层次上得到认可,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委组织部)

(责编:杨丽娜(实习)、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中国组织人事报》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