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恭 张应翔 韩素婷
2013年03月24日08: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崔建华(右一)在高海拔连队采集科研数据。 |
新疆军区高山病研究所地处喀喇昆仑山腹地三十里营房,该所成立25年来,急性高原病已连续19年实现了零死亡。所长崔建华功不可没。
人类早在16世纪就对高山反应有了较为详细确切的记载。科学考察测定: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大气中含氧量就下降10%。中国西部高原,由于高寒、低压、缺氧、强日辐射,成为各种高原疾病的高发区。急性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成为横在戍边官兵头上的两把“钢刀”。
为了攻克高原病这个随时都能在不经意间扼杀鲜活生命的“魔障”,崔建华在纵横交错着帕米尔高原、阿里高原,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禁区”,展开了科研和生存条件仅次于南极和北极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和研究。
第一次到海拔5200米的天文点进行医学研究,他和同事坐上拉水泥的解放大卡车,飘了两天两夜的大厢才到连队,怀里的仪器完好无损,但他却被冻得失去了知觉,是战士们把他们从车厢里抬下来的。
一到天文点就展开工作,由于一路劳累加上高原反应,崔建华服用去痛片后导致药物过敏,引起便血,一连几天都失血300毫升左右,自己都不敢上厕所,三个月后,他和同事如期完成了《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高原单兵适宜负荷研究》课题。
一氧化氮是有毒气体,使用不当会致人死亡。有一次,他和他的老师张西洲研究员受一篇学术文章启发,便大胆尝试采用氧气、氮气、一氧化氮混合吸入法治疗高原肺水肿。
为了摸索出不同海拔不同吸入性剂量的合理应用,他俩豁出命拿自己当“试验品”,曾几次因吸入过量导致头晕、呕吐和大小便失禁。
如今,这项技术开始成功应用于临床,肺水肿的治愈时间由原来的7至10天缩短到48小时以内,有效治愈高原肺水肿300余例。
对人的身体来说,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喀喇昆仑山,处处都潜伏着对人体生机的损害和对生命的威胁。而高原医学研究需要大量来自现场的数据和实例。崔建华每年都要去高原边防一线多次,每次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三四个月,足迹遍布海拔最高的神仙湾哨所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边防一线连队。
有一次,崔建华带队去天文点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边防哨所巡诊调研,气温零下30℃,到空喀边防连后,他因上呼吸道感染和过度劳累,出现了高原肺水肿初期症状,咳嗽、胸闷、气喘不上来,头痛得要炸开,其他同志都担心他的身体,建议立即下山诊治。
为了不影响给连队官兵及时体检,为了不耽误高山病系列的研究课题,他在边防一线连队加班加点工作了三天后才返回到三十里营房,此后一直咳血不止,一个月后身体才逐渐恢复。
边关的路总是险象环生。一次,崔建华乘坐的汽车在翻越达坂时冲出路基,翻下10米深的戈壁路基,好在失控的汽车不偏不倚落在一个沼泽地里,这才捡回一条性命。
这些年,他率领团队为兵为民,进行高原病防治知识宣讲、健康体检、送医送药,累计行程50余万公里。“自从高山病研究所成立以来,西北高原边防卫勤保障的最大变化,就是急性高原病死亡率从1.7%下降为零。”作为高原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崔建华介绍说:“近19年来,再也没有出现过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死亡病例。”
如今,崔建华这位年近半百的高山病研究所的领头人,依然坚守在风雪昆仑,在漫漫边关长路上躬身实践着从医之初的誓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