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群众胜利前进,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
一、深怀爱民之心,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党的生命根基和价值追求。因此,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一)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最高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两个绝大多数”明确了无产阶级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宗旨。在旧中国,农民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他虽然也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由于它的经营方式是分散、落后的,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日益分化的,因而没有独立的政党,提不出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主张。同样,中国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提不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面,也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最富于革命彻底性和组织纪律性的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和保护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作为取得对客观世界真理性认识的源泉。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以人民群众的实践愿望和利益作为衡量自己纲领、路线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了这样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才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取信于民,并且勇于承担和修正自己的错误,就是因为它光明磊落,既勇于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又敢于为人民的利益修正错误。
(二)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根本立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党的每一个具体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而且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适应全国各族人民的要求,提出了正确的斗争纲领,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根据人民的利益,努力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订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党和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所有这些,正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科学体现。习近平在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鲜明宣示了他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三)只有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战争年代,残酷的斗争环境,迫使我们党员和干部自觉去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争取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处于执政地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为谁掌权问题就关系到党的性质和根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执行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求党在自己的工作中,注意体察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把握各种矛盾,掌握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规律,制订出合乎实际,顺乎民意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并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按照党所指导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二、恪守为民之责,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一)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高度凝聚民智民力。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用以指导实践工作。实践证明,凡是成功的政策,都来自群众的创造,来自群众经验的提升。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思想文化交流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和繁重,面对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和解决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和问题,把我们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因此,我们党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当前,我们一方面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加速发展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用高新技术产业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宏观指导与管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三)必须大胆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这就决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我国的经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等国际经济条件。同时,纵观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尽快缩小这种差距,使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在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作为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基础。
三、善谋富民之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执政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又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依赖。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质上都是脱离人民群众的。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要多办利民之事,做到体察民情,从感情上贴近群众;了解民意,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集中民智,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智慧;爱惜民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民为国之本,国以民而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群众最可敬,因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最可畏,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最可靠,因为我们的智慧、力量、源泉都来自这里。因此,我们必须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从群众最关注、最盼望、最不满意、最急需办的事抓起。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用什么人的问题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险考验的干部队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用好的制度和作风选人,把作风好的人选出来。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各地都在干部的能上能下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加大了干部竞争上岗的工作力度,形成了干部正常的更新交替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有效防止了用人上的失察失误。同时,各地还在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等干部“能下”的制度上进行了试点,使长期形成的“少数人选少数人”的干部任用制度有了重大突破,有效地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作为中国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执政意识,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始终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出发来看待权力,目光远大,心胸开阔,自觉奉献,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