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背景、主旨与创新——十八大报告解读的新视角

胡 伟
2013年02月21日09: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作者简介

胡 伟,1964年生,政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等,担任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

在思想异常多元的情境下,中国未来怎么走?我们面临重大的选择。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我们党面对多元价值、多元利益冲突的抉择

十八大报告新的亮点,是把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领会和贯彻应该成为一大重点

对于物质文明的理解,最重要的不是理解“物质”,而是理解“文明”。生态保护好了,才叫文明;蛋糕做大了而且切好了,才有文明,贫富分化不是文明

值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热潮,各级党员干部都在认真研读报告,有关十八大报告的辅导读本和资料也纷纷面世。今天我的宣讲不照本宣科,而主要是在中央十八大宣讲提纲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一些研究思考,尽量把视野放宽,为大家学习十八大报告提供某种新的视角。

审时度势,一锤定音

十八大是非常重要的会议,这绝不是惯用的套话。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有着多且复杂的背景,它的一锤定音,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国内背景来看,改革开放走过30多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一个新发展的十字路口。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对改革的方向很明确,但是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未来怎么发展、路怎么走的声音多了起来。毋庸讳言,现在社会矛盾很多,我们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据我观察,现在我们除了存在社会动荡、社会溃败的风险,还有严重的社会撕裂的风险,如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就呈现两极化、极端化。

在思想异常多元的情境下,中国未来怎么走?我们面临重大的选择。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我们党面对多元价值、多元利益冲突的抉择。十八大的重要还在于,我们党十年一届的换届制度,将在制度层面上得到落实、固化,这是十八大对未来最高权力更迭的制度设计,具有开创性意义。

与此同时,国际的背景更趋复杂。中国现在发展势头很好,国际上普遍认为我们“崛起”了,但中国GDP跃升世界老二之后,所处的国际环境却异常“险恶”。当你积贫积弱的时候,没有人在意你,而当你发展起来,尤其是当你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眼看“中国梦”就要实现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不想让你实现这个梦!目前,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悬而未决。在某种意义上,美国已经形成了对中国“月牙形”的包围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来应对?制定什么样的对外战略?此外,我们与西方国家还存在一个不同体制之间的较量问题。我们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不同。东欧剧变的时候,国际上一度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寿终正寝了。但在过去的20多年当中,中国发展得这么好,中国的发展是否可以形成有别于西方的不同的道路?这个“道路”,国内外也有人把它界定为“中国模式”。十八大报告没有提“中国模式”,而是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异曲同工。

今年,全世界很多国家也在换届,中、美几乎同时在换届,引起世界性关注,关注的背后是在对两种制度的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际上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制度比美国好:美国大选耗时耗钱,还不一定能选出合适的领导人,中国的制度则更有效率,把钱花在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上,而且能把有重要地方经验的领导人选上来,这些领导人更有胜任力。当然,说美国好的也有,但至少对两种制度有不同意见了。这也是十八大引起大家关注的一个原因。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很多人说,十八大充满了自信和底气。确实,中国的底气从没像现在这么足。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在党代会报告中是首次。但也要注意到,十八大并不是光讲“自信”,与之并提的是满满的“忧患”。比如讲到反腐,强调反腐解决不好就会亡党亡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得这么近;也没有任何一个时候,我们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此之严峻。“自信”、“忧患”并存,两方面都看到,才是全面的眼光。

旗帜鲜明,亮点纷呈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结构,有十二个部分,大致可分为总论、分论两部分。总论包括序言和前三章内容,第一章从过去十年的奋斗历程引出科学发展观,第二章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总的阐述,第三章引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总论部分是十八大的精髓内容,总的来说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后面九章是分论部分,结构为“5+3+1”,“5”即五位一体,“3”是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和和平外交,“1”指党的建设。

“举什么旗”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主题庄严宣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十八大报告给出的最新界定是“三位一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十八大报告告诉大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中国几代领导集体辛勤探索的道路,是一脉相承的。这条道路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于它不同于西方的道路,也不是有些人主张的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也不是回到传统的新儒家道路,也不是有些人所提的回到建国以前的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更不是建国后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道路。关于道路主张,十八大给予了旗帜鲜明的回应。

十八大报告新的亮点,是把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领会和贯彻应该成为一大重点。这里要特别关注“四个更加自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另外,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界定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也是新的概括。“求真务实”是胡锦涛同志2004年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新的内涵提出来的,历经8年后写入党代会报告和党章之中。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建设?我的理解也是“三位一体”: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在十三大就提出来了,现在仍是作为考虑问题和决策的依据。那么,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还是不是处在初级阶段呢?十八大报告用“三个没有变”作了回应,包括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不是什么超级大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这要成为共识。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其中生态文明是新提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历了“一、二、三、四、五”的不同目标。最初我国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其实只是一个物质领域的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同志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是两个现代化。江泽民同志加了“政治文明”后形成三个现代化,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四个现代化”。现在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开始有了“五个现代化”的五位一体总布局。

总任务是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多少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流血牺牲。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实现“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涉及“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我们通常讲“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一个是到建党100年左右,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一个是到建国100年即2050年左右,全面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怎么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报告清晰地提出了“八个必须”和“五个新要求”。“八个必须”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的,是长远的要求;“五个新要求”则是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的。“八个必须”中第一个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二是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新的提法。大家都知道,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换言之,过去我们认为社会主义首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十八大报告把“人民主体地位”放到了“第一位”,意义深远,值得研究思考。

最后一点,全面理解“深化改革开放”很重要。十八大报告提到怎样建成小康社会时,明确指出要“深化改革”。这样的判断很有意义。因为近些年来,改革开放似乎已经不是共识了。随着改革催生的问题不断显现,有观点甚至认为,是改革开放导致了腐败,导致了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很多网民也指出,“改革就是为既得利益服务”等等。但是,中国不改革能行吗?党的十七大指出“回头路”走不通,党的十八大继续讲,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放,而且必须坚持政治体制改革。

三条主线,三个文明

十八大报告后面分论部分九方面的内容,涉及的问题众多,但可以梳理出三条主线: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涉及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与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国防军事等在内的“物质文明”这条线,属于硬实力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在当前中国依然至关重要。今天,特别要深刻领会好科学发展观的意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言之,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很显然,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改善民生、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是指向全面发展的,这些都旨在提升国家的物质文明。所以说,物质文明不仅仅是把蛋糕做大,怎么分蛋糕也是物质文明,否则只有物质,没有文明。假如发展很快,但分配严重不均,那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质文明。也就是说,物质文明包含了怎么分蛋糕,也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生态文明也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大家注意到,十八大报告并没有用五个文明的概念,而是用“四个建设”加“一个文明”。为什么?我的理解是,把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等放在一起不合适,因为生态文明就是物质文明的一部分。试想,如果环境恶化,到处都是污染,能说是物质文明吗?GDP再高,也可能是有“物质”而无“文明”。现在,对于物质文明的理解,最重要的不是理解“物质”,而是理解“文明”。生态保护好了,才叫文明;蛋糕做大了而且切好了,才有文明,贫富分化不是文明。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简单,不转变发展方式,全世界的能源给中国都不够。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对中国,对世界、对全人类也是极大的贡献。

第二条主线可谓之“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软实力”建设,其关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搞精神文明建设,种点花草,美化市容,那是精神文明的物化层面,不是核心层面。核心层面应当是价值观层面。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没有人搞得清。所以,就可能产生一个悖论:一方面说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另一方面连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都没搞清楚。这不奇怪了么?因此,这次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出来,非常及时和必要。精神文明讲什么?说到底是给人提供一个精神家园。你可以赚很多钱,但心里是空的,没有精神家园不行。把心灵的家园建设起来,是精神文明的内在本质,软实力则是其外在表现。为什么讲中国超越美国尚待时日?因为即便我们可以在经济、军事方面超越美国,但一时也难以超越其文化生产力以及媒体、电影、艺术的成就,精神力量的超越决非易事。所以说,若是在精神层面做不好,若是你输出不了文化和精神价值,那是成不了超级大国的。

三是“制度文明”的主线。制度文明属于“软实力”还是“硬实力”呢?应该说,制度文明也是软实力,但是偏硬一点点。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观、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不要简单认为软实力就是文化,至少软实力还包括制度、政策层面。美国之所以强,强就强在它的制度成为了全世界效仿的某种样本,如果到某一天,中国的制度也为大家所追捧、效仿,那就真正有软实力了。现在我们有自信,有底气,但还要坚持体制改革。制度文明这一块,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等,都需要改革创新,所以要继续深化改革。如果许多东西不能在制度文明层面得到解决,最后就可能沦为空话。所以,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者关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制度文明,制度文明可以决定物质文明走到什么程度,可以决定精神文明达到什么高度。物质的在下面,精神的在上面,制度承上启下,非常重要。在制度文明中,相比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政治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关键性因素,其他改革能走多远,最后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程度。事实上,许多改革是不能截然区分领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改革经常是相互关联的,而这些改革的核心都触及到政治体制改革。

(本文系作者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宣讲十八大精神所作的演讲报告,因版面所限有所删减)

《上海支部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