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对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又做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北京市探索了以“走、转、改”为主旋律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三部曲”。
走科学发展道路,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是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
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北京市政府强化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体系,为政府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构建了“三效一创”评价体系。其中,市级机关评价体系以“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创新创优”为主要内容,设置8大指标,13项考评进行评价;区县政府评价体系以“战略绩效、行政效能、服务效果、创新发展”为主要框架,涵盖10个评价维度、24个评价层面、37个评价要点。该评价体系既吸收战略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理论,又立足北京市实际,突出核心绩效指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导向。
二是构建了扁平有序的组织体系。建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34个部门参加的市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设立了市政府绩效办和绩效管理监察室,组建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成员单位分工协作、责任单位狠抓落实”的工作网络。
三是构建了闭合高效的管理运行体系。年初统筹编制《市政府绩效管理任务书》,并分别设置目标值、挑战值;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过程监控;统筹开展集中检查,并跟踪监察;年终组织开展多元评价和绩效“诊断”反馈,督促制订整改措施,并将整改内容列为下一年度绩效任务,形成了“任务制定—过程管理—多元评价—综合反馈—督促整改—绩效提升”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流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引导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首都在人口调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激励约束作用,引导各级政府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城市品质和城镇化质量,走低碳、环保、高效、安全的绿色繁荣之路,成为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任务。为此,北京市在研究和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引导各级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对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和考核,不断完善管理考评细则,较好发挥了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
一是设置产业结构优化指标,考核各区县在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增加值比重,旨在引导各区县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二是设置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指标,考核各区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以及生活垃圾资源绿化率、耕地保有量、大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林木绿化率和污水处理率等,旨在引导各区县既注重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更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是设置科技创新成果及应用指标,考核各区县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应用效果等,旨在引导各区县加强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严格的绩效考评和刚性的结果运用,发挥了科学的决策导向和正确的政绩导向作用,各区县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不断深化,近两年,各区县、各部门共采取转变发展方式的创新措施244项,经专家评审,139个项目被评为优秀创新成果。
改进工作作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价值归宿
近期,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此举不仅是对民意的尊重与顺应,还源自党在新形势下对所面临风险挑战的清醒认识,源自党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高度自信,更源自党对人民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实干兴邦,就应从改进工作作风开始。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工具,打造更加高效务实的政府,绩效管理发挥作用正当其时。
一方面,北京市通过开展绩效管理,进一步整合了内部管理资源。在市区两级的评价体系中,设置依法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务员队伍建设、廉政风险防控等指标,将政府内部管理进行有机集成,克服管理碎片化,形成管理的“拳头效应”。2011年以来,北京市大幅度取消、下放、调整各类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共169项;完善投资审批大厅运行机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前置手续并联办理,大幅缩短工作周期,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和公共资金监管,加快推进预算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步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措施对促进各级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发挥了有力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以公共价值为导向的公众评价工作。每年,北京市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年度公众评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城乡居民和服务对象两大类,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访问、现场访问、网络调查、焦点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包括政府部门履职情况、服务水平、整改效果等方面内容,公众评价权重在评价体系中最高,通过系统听取公众声音,帮助各区县、各部门改进工作、提升绩效。
另外,北京市以公众评价为切入点,启动“政风行风热线”民主评议,在首都之窗开通“纠风专项治理专栏”,并通过政务微博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加强了公共政策在制订、执行和效果评估等环节的社会参与,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治理结构,努力探索一条以绩效管理牵动法治政府、廉洁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
(张国兴 杨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