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这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长治是山西唯一全国首批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坚持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载体,提高全民素质的有力抓手,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面深入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努力开创我市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权益保障有力的崭新局面。
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责任工程,必须强化领导,狠抓落实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中央立足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1年6月,长治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8个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成为山西唯一的创建示范市。我们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宗旨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执政为民的责任工程,进一步强化领导,量化责任,严格督查,以势在必得的决心,势在必胜的干劲,全力以赴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要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第一保障。2011年6月,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创建示范市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财政、人社、发改、住建、国土、规划等部门为成员的创建领导组,出台了《长治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关于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相继召开了动员会、汇报会、座谈会、推进会、现场会。各县市区按照创建要求,成立领导机构,出台办法措施,扎实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各级领导组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组织协调,随时掌握创建工作进展,深入研究重大文化问题,对照创建标准,查找存在不足,按照“强项抓提高、弱项抓达标”的思路,一项一项搞好对接,一件一件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迅速在全市掀起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热潮。
二要把强化各级责任作为第一抓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包括网络设施、服务供给、组织支撑、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服务评估、制度设计等6个方面共30个大项、119个小项。这些创建标准既是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也是进行验收评审的主要依据。市政府已经和各级各部门签订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措施,落实责任人、倒排时间表、明确流程图,切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把工作量化到阶段、把责任分解到人头,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格局。
三要把强化工作督查作为第一关键。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既涉及项目规划,又涉及项目报批;既涉及工程实施,又涉及工程管理;既涉及制度完善,又涉及制度创新,可以说是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组织纪检、文化、住建、规划等部门组成督查小组,定期检查,定期通报,有力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下一步要加大督查力度,坚持一周一督查、一旬一汇报、一月一通报,对照创建标准,逐条逐项、从严从细全面督查,对完成任务的查质量、正在实施的查进度、没有到位的查原因、影响落实的查责任,确保创建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涵盖了公共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有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内容,也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标准;既有对实施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及其成效的考核,也有对资金技术人才等保障措施的测评;既有对公共文化组织支撑体系的要求,也有对文化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方面的探索,是对一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全方位、综合性检验,需要社会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一是政府引导主体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衡量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要在统筹规划上发挥主导作用,科学规划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合理布点一批公共文化活动场所,重点确定一批文化研究课题,筹划组建一批文化工作团队,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要在政策推动上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法规体系、绩效评估体系,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考核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指标化、项目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在资金扶持上发挥主导作用,设立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文艺作品扶持奖励资金、社区文化建设资金,通过贴息贷款、项目补贴、定向资助、成果奖励等办法,引导各类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城乡文化均衡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效应。
二是部门协作合力抓。文化部门作为创建工作的主力军,要研究新时期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探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规律,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培育服务品牌,积极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推动全市上下形成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良性互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优势互补、荧屏文化与舞台文化交相辉映、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互结合的生动局面。各级财政、人社、编办、发改、住建、规划、国土等责任部门要深入项目工地、工程一线现场办公,积极为工程建设排忧解难,为项目实施出谋划策,为活动开展加油鼓劲,努力为创建工作创造条件,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高效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努力在全市形成强素质、知荣辱、扬正气、促和谐的浓厚氛围。
三是社会参与共同抓。社会力量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重要力量。要发挥企业引领作用,通过减免税费、企业冠名、资金扶持、荣誉表彰、业务培训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文化设施、参与文化服务、开发文化产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产业支撑和产品供给体系。要发挥群众主力作用,引导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鼓励群众自筹资金、兴办实体,大力繁荣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大院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发挥各类文化团体、专业协会的骨干作用,加强联络协调,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广告招商、服务招标、文企联合等新途径新办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要大胆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总结创建工作中的新鲜经验,推动我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夯实基础,全面达标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文化工程和重大民心工程。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创建为民、造福群众的创建原则,科学规划,分类实施,切实抓好重大文化工程。
一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都要紧密结合各自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区域定位,在风格设计、总体布局、功能配套、资源共享上进行统筹规划,高点布局,精心打造,兴建一批重大文化工程,使各项工程与城市建设相协调、与现代科技相衔接、与旅游开发相融合、与新农村建设相配套。根据创建标准,结合我市实际,要扎实推进市区“七馆一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县区图书馆、文化馆标准化建设,切实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室建设,努力形成功能合理、配置齐全、方便群众、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网络。
二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眼于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文化低保、周末大剧院等文化惠民工程,使之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育人工程,成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致富工程。坚持建管并重,配齐工作人员,保障必要经费,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纪念馆、文体活动中心等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真正让文化发展成果普及城乡,惠及全民。
三是大力实施数字文化服务工程。适应信息化发展新形势,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电子阅览室体系,探索建立“电子农家书屋”、智能流动图书馆等新型基层文化服务网点,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一证通用、通借通还服务,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信息有效共享。要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网站建设,积极推动建设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网上纪念馆,融信息交流、互动体验、电子商务于一体,努力建设成为提供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展示上党地方文化的重要平台。
四是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要坚持专业与业余互动、引进与培育共举、管理与创新并重,配齐配强基层文化管理人员,加强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着力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推出一批优秀文化领军人物、地方文化代表人物、文化产业经纪人、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端创意人才,努力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优化人才考评机制,搭建创业平台,打造“人才高地”,形成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幸福工程,必须丰富载体,打造品牌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在战争年代,生活安定就是幸福;在物质匮乏时期,生活温饱就是幸福;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幸福不仅体现在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还体现在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就要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要广泛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广泛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加大对群众文艺团体的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心组织戏曲、秧歌、曲艺、运动会等各类赛事活动,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公益性培训讲座、展览展演、文化沙龙等传播交流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二要积极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思路,精心策划,继续组织开展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太行山大峡谷国际攀岩节、太行水乡记者漂流节、沁源灵空山避暑节、塔岭山桃花节等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提高活动品位,扩大群众参与度,打造独具特色、雅俗共赏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一县一品”工作格局,彰显上党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要扎实开展文化创作活动。建立完善文化产品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长治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选取素材,围绕全市干部群众火热实践和伟大创造确定主题,创作一批时代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精心组织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大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艺作品扶持工程,把电影《申纪兰》、《选举》,上党梆子《魂断西湖》、《鲍瑄》,上党落子《申纪兰》等文艺作品,打造成为具有一流水准、富有长治特色、代表全市乃至全省水平的精品力作。
四要深入开展文化援助活动。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放到基层和农村,继续组织开展“三下乡”、星火科技、农民技能大培训等活动,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的信息咨询、巡演巡展、法律援助等服务,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积极开展面对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文化服务,组织好“文体活动进工地”、“情暖夕阳红”、“关爱残疾人”等各类文化活动,切实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五要大力开展文化传承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结合长治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设,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成果展览等活动,增强全民保护意识。加大对民间艺人、民间绝活的保护力度,创新民俗文化传承方式,推动剪纸、堆锦、五谷画、八音会等民间艺术通过音像、网络传播,不断扩大上党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中共长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山西《前进》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