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 朱法飞
2013年02月19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今年春节期间,我听说附近的一些地方党委变访贫问苦为访贫问计,即在送温暖的同时,与贫困户共商脱贫之计,同定致富之策。我认为,这种“问计”比“问苦”更进一步,值得称道。
访贫问苦,无非是了解“苦情”、体察“苦果”,最常见的方式是看一眼贫困户,说几句安慰话,送几件御寒的衣被,给一点救济款。这样做,虽然也能“聊补无米之炊”,缓解燃眉之急,但仅凭些许物资,无异于杯水车薪,一旦“炭”完“火”熄,贫困户仍有可能“穷”态复萌,“涛声依旧”。访贫问计则不同,它不仅要嘘寒问暖现场解难,更要着眼未来、从长计议,即为贫困户脱贫想点子、出主意、找项目、定措施,使贫困户在发展中图生存,在奋斗中求幸福,从而走上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致富之路。
由此看来,“问苦”只能治标,仅是一种权宜之计,“问计”则能治本,才是上乘之策。不挖穷根,不开辟致富之路,仅靠有限的“物质刺激”,恐怕是“问苦”无穷期,“送炭”无止境啊!当然,“问计”比“问苦”无疑要多一份艰辛,多一份责任,然而这恰是贫困户梦寐以求、望眼欲穿的企盼。如此利国利民之事,作为人民公仆,义不容辞,理应竭尽全力而为之。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