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移民村里最操心的人

2013年02月04日14:14   来源:湖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今天又卖了400多块钱!”昨日,看着自家大棚内一排排长势喜人的蘑菇,略显腼腆的代丙华笑得合不拢嘴。

代丙华所在的天门市白茅湖棉花原种场代湾村,71户、296位村民全部来自丹江口库区,43岁的他是村支书。

临近春节,不少移民如代丙华一样,正在自家大棚忙着打理菜地,盘算着卖个好价钱。

穿过别墅般的居住区,一大片薄膜大棚格外打眼。最里边的两个大棚,分别是代丙华的蘑菇地和蔬菜地。

菇棚内,从土里和棉籽壳里蹦出的蘑菇,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花。

代丙华说,他们从老家移民到这里,大家都不会种棉花、小麦。2011年,当地政府专门请来专家,教村民蘑菇种植技术。

开始,村民们担心投入打水漂,都不敢动手。

代丙华决定试一把。他在家中试种蘑菇,当年成功!赚了2000多元。去年,他扩大规模,改在大棚种菇,尝试使用棉籽壳和平铺两种种植方式。“现在村里已经有7家种蘑菇了。”代丙华一脸自豪。“用棉籽壳比平铺种植容易控制杂菌生长,但产量要低1/3。”而今的代丙华说起蘑菇头头是道,已是村里小有名气的“专家”。

眼下,他每天外批的蘑菇在100公斤左右,毛利可达400元至800元。“马上过年了,蘑菇好卖得很,这一季净赚3万元没问题!”代丙华笑了。

代丙华眼下最操心的,是村里50岁左右的村民。这些人外出务工找活难,又无一技之长。他告诉记者,村里打算办几家小企业,既可增加集体收入,又能让这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记者 孙国平 方军 彭磊)

(责编:吴斌、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