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攀比的礼金 铺张的宴席

农村大婶近一个月上了9份礼

2013年01月31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舅舅家儿子结婚,上礼1000元。街坊搬家,送了1000元。今儿是腊月十九,又要去吃桌(河南地方话,吃酒席),还得出1000元。”腊月刚过了一半,家住河南洛阳农村的刘春玲(化名)已经记了好几笔账(见上图)。

“年前婚期稠(密集),这个月估计一万块钱也打不住。”刘春玲说,这两年不知怎么回事,农村的礼金噌噌往上涨,婚丧嫁娶、搬家上梁、小孩满月、升学入伍,哪一项也少不下来。而且农村礼金名目繁多,儿孙结婚要给“添箱费”,认亲要给“改口费”,最低也是100元。刘春玲70多岁的婆婆也不能“幸免”,每个月65元养老金都用来上礼还不够。

大儿子去年秋天结婚,刘春玲看到礼单自己都吓了一跳:家境很一般的也是300元,叔伯兄弟能到2000元。最后算算,一共收了580份礼金10多万元,待客86桌,也花了5万多。

她留意到礼单上有不少涂抹的痕迹,记账人说,有个远房亲戚先行了100元的礼,后来翻翻礼单,觉得低了,当场又抽出两张票子,改成300元。“5年前撑死了也就100元,现在不到100元都不入礼单。”刘春玲一个亲戚家儿子最近结婚,直接告诉记账人,不到100元不收,省得酒席“赔本”。

礼金太高,又不得不送,生出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为了把送的礼“吃”回来,有人凑一大家子人去吃酒席,菜刚上桌,就张开塑料袋子倒进去。饮料刚摆上,就塞到桌布下面藏起来。

“其实真的不想收这么多礼,还的时候往往还要加钱。”刘春玲算算,送出去的总比收回来的多。

在农村,“行礼”是衡量人际关系亲疏远近最重要的尺子。刘春玲说,行礼多少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亲友关系远近,能不能互相帮忙,要不要求人办事。以前亲戚小孩儿满月,花五块钱撕四尺花布,孩子长大了还能用;房子上梁,亲戚蒸一笼馒头提过来,匠人们吃饱了好干活。可是现在几乎都“变现”了,就觉得变味儿了。

“这都是被沾官带气儿的人闹的。”刘春玲说,她最早知道礼金可以高到2000元,是在某个乡镇干部儿子的婚礼上。当时下面有人主动张罗着通知乡镇企业,“就像摊派一样,出小车凑婚车队,还得行一份大礼。这个领导调走了,轮到你家儿子结婚,还好意思通知人家领导吗?这就是白送!”(记者 智春丽)

(责编:乔业琼、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