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加快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南平市委书记 裴金佳
2013年01月30日17: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达到新的高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南平市围绕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环境优势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生态宜居、富民强市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力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前头,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把握加快绿色发展的目标重点。南平地处闽江源头,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71.14%,是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区,被专家称为世界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南平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南平的绿色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首先,随着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时空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要素配置逐步扁平化,为南平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选择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随着全球性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战略的实施,绿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南平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后发崛起,不能沿袭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必须顺势而为,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第三,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对“吃得健康、活得幸福 ”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绿色发展顺应了民生幸福所需,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合南平实际。

绿色发展核心是发展,关键在转变,目的是为了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优质量的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部署要求,自觉做到“三个转变”、着力突出“四个重点”。“三个转变 ”:一是从传统的对自然索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二是从粗放型的以消耗为代价的发展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走生态与产业互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路子;三是从重经济增长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转变,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 ”并重,实现广大群众可以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发展。“四个重点 ”:一是发展绿色经济。将绿色经济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以绿色产品加工、旅游养生、生物工程、高效生态农业等为重点,大力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特色规模优势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打造绿色城乡。将绿色生态作为城市魅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快建设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组团式山水园林城市、具有南平特色的卫星乡镇、田园式的优美新村,打造山水秀丽、生态文明的宜居家园。三是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引导市民转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推广使用绿色节能产品,为绿色发展提供外在需求和内在动力。四是保护绿色生态。加强生态资源管护,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使闽北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通过 “四绿 ”建设,着力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的综合发展框架,努力把南平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

积极探索加快绿色发展的实践途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从南平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路、探索提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从南平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路、探索提升。

坚持把转变方式作为关键环节。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立足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突出转方式调结构,一方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良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物工程、光电等新兴产业。通过深化产业梳理,提出打造食品加工、旅游等千亿产业和生物工程等五百亿产业集群,将其作为今后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分类制定行动计划。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将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倾斜,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大企业合作等方式,增资扩产迅速做大做强。圣农集团、福矛酒业、武夷味精、武夷星茶业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突出专业化集聚化,把工业园区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进一步明确优化园区产业和功能布局,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同类企业向专业园集聚、上下游产业在园区配套,重视土地节约,严把环保关口,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园、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园。荣华山轻纺专业园、建瓯根艺城、福茅酒业基地、武夷山光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加快建设。

坚持把绿色特色作为发展导向。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融入“绿色、健康、安全”的理念,打造山水秀丽、生态文明的城乡人居环境。在绿色城市打造上,依托山水特色,突出显山、露水、透绿,优化城市设计。不求大、求特色,在抓好老城区整治改造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城市公共空间和重要节点。开发建设尽量保持原有的山形地貌,景观绿化尽量利用原有的山体植被,彰显城市绿韵。在特色城镇培育上,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规划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历史人文和产业鲜明的新型小城镇,引导偏远山区农民逐步往中心村中心镇和县城搬迁集聚。特别要在县域城市周边选择若干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重点中心镇加以建设,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打造成为新的城市组团。在优美新村建设上,突出田园自然风貌,将人居、现代农业和田园观光相结合,完善村庄规划布局,大力推进村庄综合整治工作,把农村打造成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森林人家、茶庄、竹乡、果园、农庄式新村。

坚持把武夷新区作为先行示范。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武夷新区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在规划设计上,围绕建设 “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 ”的目标和 “一山两区三组团 ”的总体空间构架,合理划分风景名胜、城市中心、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等功能布局,加快推进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控规、修规以及各专项规划编制,打造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新城。邀请瑞士LEP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和旅游策划大师,对新区规划方案和城市设计进行优化提升。在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上,将道路、管网、城市景观等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形成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城市发展形态;优先发展绿色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构筑“慢行—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链。在产业发展上,着重引进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新型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基地。启动实施总投资136亿元的 “十大工程、百亿投资”战役,尽快拉开城市框架,初步完备城市功能配套设施。

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重要抓手。围绕“四绿”重点,筛选出一批示范项目,通过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内容、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示范点,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生态工业方面,选择绿色食品加工、生物产业、新型轻纺、光电产业、机械(装备)等五个方面9个园区作为示范园区,并选择21家企业作为绿色发展示范企业。生态农业方面,选择三条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带和四个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作为试点。生态林业方面,选择六个林业基地作为示范点。生态村居方面,选择七个特色方面的18个村作为示范点。生态旅游示范方面,选择武夷山市作为生态旅游示范区及11个单位作为示范点。水土保持方面,选择4个流域治理项目作为示范点。

不断增强加快绿色发展的动力保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工作导向、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

强化制度保障。着力先行先试,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创新,构建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和运作机制。加快改革干部考评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为绿色发展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强化政策支持。把握中央和省上鼓励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主动对接落实有关支持生态建设、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投资、信贷和土地供给等政策,建立起政府有效调节市场主体、企业自觉推进绿色发展的机制。

强化舆论引导。加强党员干部科学理论的培训教育,增强各级干部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认识和实践能力。广泛宣传普及绿色发展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消费,进一步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合力。

《海峡通讯》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学习十八大精神体会文章”征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