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杜玉潭:一切以群众满意为标尺

2013年01月30日11:12   来源:辽宁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编者按: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沈阳市处处迸发着发展的激情与活力。作为沈阳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集聚区和大都市后花园的于洪区,更是担负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于洪”的历史使命。坚持“产城互动,保障同一,服务均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2012中国十大改革年度县(市、区)。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涌现出杜玉潭等一批干事创业的优秀典型。

杜玉潭扎根基层,努力钻研,勇于创新,善于突破,敢于担当,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一面旗帜。尤其是他身上有一种朴实、清新的工作作风,落脚在群众、核心是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难题,他切实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成为百姓至亲至爱的“公仆”。

他一个人拿着扫帚走上街头,从凌晨1点半扫到中午12点;他利用假期“暴走”4天,逐条排查所有巷路的垃圾积存数量,调研应对管理办法;为了抓好“门前三包”环境卫生工作,他“摸”清城中村6800个临街网点垃圾排放盲点症结;他淘树、淘砖、淘石,用别人不要的“废弃物”建成4个城市公园和50多处街头绿地。

他叫杜玉潭,沈阳市于洪区城乡管理局局长。

和这个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平立面一体化市政养护、环卫一体化保洁、垃圾“两站一点”收运、“大树移植”节约型绿化、北方冬季护栏机械化清洗等一大串已被认可和推广的工作模式。

点子多、爱钻研、会省钱,人们对他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杜玉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把群众需求、群众满意当作标尺,就不会有错。

北方冬季多雪,沈城的街路护栏又多为白色。雪后不久,白色的护栏就“穿”上一层厚厚的泥衣。如何在低温中安全、快速清洗城市护栏,着实成了道难题。

多次试验后,杜玉潭和同事配制出一种防冻、低腐蚀清洗液,并改装了机械清洗车的动力系统,让常规无法在0℃以下环境里作业的护栏清洗车运转自如。专家认定,这套具有独立专利权的清洗设备填补了国内北方地区冬季实施护栏机械化清洗的空白,其作业成本仅为人工作业成本的1/3至1/4,而且极大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文明程度。

沈阳市城建局随即决定在全市推广应用该设备和这种冬季清洗作业方式。这已经是继“应急井盖”、“大树移植”等之后,“于洪城管模式”第7次在沈阳全市推广。这样的肯定对于成立仅两年半的于洪区城管局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干好你分内事得了,哪来那么多想法?但杜玉潭偏偏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从28岁援藏时尝试在生命禁区种植蔬菜开始,杜玉潭就没有停止过创新的脚步。 “不提升就不能适应新发展,等群众有意见,那就晚了”,这句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既是提醒别人也是告诫自己。

城市道路上随处可见的井盖,因产权不同、规格不一,井盖丢失、破损后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修复。这让杜玉潭煞费苦心,如何缩短井盖丢失至修复的时间差,把伤害降到最低?

“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最大井盖直径为1米、最小井口直径为0.55米,比最大的大,比最小的小,‘应急井盖’的尺寸就是根据这一情况确定的。 ”杜玉潭介绍,“通过在内圈加装井桶,‘应急井盖’能固定在所有井口上,其安全性、稳定性高于目前道路上使用的各类井盖。 ”

在他的带领下,于洪区城管局在沈阳市率先组建了立面专业保洁队伍,彻底解决小招贴、喷涂等“城市牛皮癣”带来的污染;在全市率先组建快速保洁队伍,实现18小时不断档保洁作业链;引进小型可移动式垃圾箱,实施“撤房建点”、垃圾倒运车车对接,真正实现了“两站一点”垃圾不落地、封闭收运。

不仅如此,杜玉潭还号召动员全局职工,将市政道路改造及日常维护后产生的方砖、花岗岩边石等废弃建筑材料“随产随拣”,村屯沟旁、路旁的遗弃树木“随见随淘”,让它们在新的空间里体现新的价值。

2011年秋季至2012年年底,杜玉潭和绿化系统工作人员就成功 “淘树”4.2万余株,其中不乏树龄达六七十年的超大树木,搜集利用挖掘弃土12万立方米,新建和改造绿地40余万平方米。此举不仅使绿化工程成本大幅下降,累计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还直接缩短了绿化周期,让老百姓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享受到多年成树的阴凉。

纳税人的钱得省着花,老百姓需求的事要多办、实办、好好办。杜玉潭把目光盯在城市建设改造后留下的弃管地上。闲着不用,何不变废为宝?很快,东怡园、水调歌城、东平湖小学及依云北郡等绿地建设改造工程相继启动。

东怡园绿地广场落成的时候,居民在庆祝舞蹈前特意加了个开场白。 “这才是共产党干的活”——这句夸奖让杜玉潭至今倍感温暖。

杜玉潭介绍,“今年春天,这些弃管地上建起的公园将达到4座、街路附属绿地将有50多处,面积大的2.4万平方米,面积小的就20多平方米,但无论大小,只要老百姓需要就有价值。 ”

这些公园、绿地上所栽植的树木、铺的方砖,甚至摆放的凉亭、石凳,都是杜玉潭和同事们“捡”回来的,原本可以建一个公园的钱现在能建五六个公园。 (记者/张艾阳 金晓玲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