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杨耕
编者按日前,教育部召开高校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交流研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李卫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代表作了交流发言。现将发言内容摘编如下。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推动理论创新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杨耕
十八大报告始终贯穿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一精神。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的重大变化对哲学社会学提出了崭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以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同现实“对话”,在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论断科学地解答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当前,应当正确把握三种关系:
正确把握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总体上看,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二重属性: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价值体系;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只有自觉地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才能全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从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此引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正确把握弘扬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关系,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又离不开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就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我们只有在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双重批判继承的过程中,才能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
正确把握加强基础学科与发展应用学科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关系,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在社会发展中,应用学科的作用是外在的、迅速的和直接的,基础学科的作用则是潜在的、深沉的和间接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导趋势。要正确把握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设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