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主任科员  曲晓溪
2013年01月14日11: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审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和前景,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自信心。在此背景下,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自工业革命兴起后, 中国却在世界发展潮流中明显地衰败落伍了,其后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中国必须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在苦难和屈辱中奋起抗争,但一次次遭遇失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愤诗句,道出了当时的中国人几乎绝望的无奈心声。

在黑暗的摸索中,是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努力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之路,虽然探索的历程充满曲折,但20多年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还是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道路。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这样在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和时代特色。深刻认识这些特色,对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由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获得理论上的突破,实现制度上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体现在把社会发展的过程性与奋斗目标的阶段性统一在一起;体现在把现代化的实现、民族的复兴同社会主义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体化的事业。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要实现它,就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前进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先进力量。站在民族危机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与民族价值目标结合起来,确定了通过“革命化”实现“现代化”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为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过历代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逐渐明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

2.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时代主题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密切相连的,它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同时,也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体现着时代主题的要求,从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始终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体现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中发展自己;体现在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与世界各种文明、各种社会制度和各种发展模式,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当今中国经过百年持续奋斗,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但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日前,发生的钓鱼岛问题,东海、南海争端事件都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历史使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

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伴随着日趋激烈的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持续深入的社会整体转型、不断复杂的利益格局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人们对于能否实现民族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看法不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思想。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必将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定这样的理论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4.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豪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特征上是民族的,它在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与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相贯通,表现出民族的气派和风格。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也留下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着思想底蕴和精神营养。民族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容,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地被吸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

历史发展到今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祖国强大才能共享荣誉和尊严。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下,要增强民族自豪感,更自信地发出中国声音、更明确地表明中国态度,在国际事务中逐渐发挥作用,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是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社会安定,民主发展,民生改善,现代化建设,都要靠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始终成为核心力量。

二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方向。

三是必须要依靠人民, 凝聚起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力量。回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之所以能够击败强敌、化解挑战,“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百味食材能否熔于一炉,全凭五味调和之艺。同样,一个国家的人民能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看能否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交流互动中凝聚起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力量。

四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实干兴邦。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实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把百年梦想变成现实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摒弃空谈,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综上所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理论特色和民族特色。只有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自信心和自豪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谱写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学习十八大精神体会文章”征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