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咱学校景观湖结冰了,是不是别有一番景象呢?不过,还得友情提示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试图滑冰哦,冰面根本承受不了大家重量哈。”这是2012年12月7日天津职业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一条微博。
在刚刚召开的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上,舆情专家、中青华云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时锋认为,这是非常温馨的提示,让人感觉校方和学生柔情相依,正是对学生切身利益的关切和信息发布的活跃,使得这家资历尚浅的高校官方微博非常突出。其实,这所学校的官微是由该校的学生记者自己打理。
前不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发布的《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显示,高校开通官方微博自2010年始,2012年进入发展最快的一年。以腾讯微博为例,16166个高校微博认证账号包括高校机构账号11193个、校园个人账号4973个。有54%的大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微博,微博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高校官方微博在学生中的曝光率仍不够、知名度并不高,未收听高校官微的学生比例高达79%。
微博时代,高校办好官微的好处愈加凸显。一般来讲,高校官微承担着对外和对内的两种功能,对外起到展示形象、招生宣传、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澄清谣言、应对突发事件、革新传统新闻发布会、充当“新闻事件第一定义者”等功能;对内则起到和师生情感沟通、信息交流、为师生员工服务、充当校园的聆听者和学生成长的关注者等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吸引学生的关注,发挥微博应有的功能,不至于使官方微博成为“僵尸微博”,避免造成官微“无人打点、荒草丛生”的现象,这是高校必须面对的一道坎儿。
与过去的单向宣传手段不同,及时性、参与性、互动性是新媒体的特征,官方微博也应该由传统媒体“招生宣传”的单一性,向多样化、多方面拓展和延伸。笔者认为,办好官方微博,高校有必要实施“专业化”运营,打造一支“专业化”团队。
首先,高校应转变思想意识,充分认识到办好官微对学校的重要意义。不得不承认,目前还存在很多高校没有开通官方微博,或是不了解,或是认为没必要,或者即使开通了,关注的粉丝过少,不及时打理,最终荒废等现象。说到底,官微也部分考验了高校管理者的新媒体意识和素养,考验的是学校宣传部门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的技能。过去那种“埋头做事、多干少说”的理念在微博时代恐怕已不适合,学校也需要借助新媒体倾力打造宣传、营销的新模式。
其次,官方微博应明确定位和目标对象。一些高校仅仅将微博看做是官方网站的延伸,为了办微博而办微博,将网站上的新闻、宣传稿或公文直接复制到微博上,内容枯燥、严肃、没有任何吸引力,官微也不过是官网的“影缩本”,并没有从受众的接受心理考虑,不清楚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关注的是什么,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自以为是”地热衷于宣传和教育,微博发布的内容不丰富,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太遥远。
第三,官方微博的发布应重视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微博写作不同于公文写作,要站在“粉丝”的立场,需要独特、鲜明的语言特色,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接受心理,并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表情、声音、视频等素材,以增强娱乐性和亲和力。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方式,仅仅冷冰冰地充当“信息的发布器”,或是高高在上,没有互动性,信息更新也不及时,这只会离受众越来越远。
第四,官方微博的运营需要“专业化”团队。经营较好的官方微博,绝不是偶然天成,背后需要懂管理、懂策略、懂技术的人才。很多时候,学生在微博上的“吐槽”总会涉及学校的很多组织和部门,微博正常的运行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这可能会造成信息沟通不畅,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精心选拔、接受相关业务培训的专业团队,分工负责具体事宜。
笔者以为,“专业化”团队可以吸收部分学生参与进来,甚至完全放手给学生去做,毕竟,在传达学校的宣传和信息等“分内之外”的事宜上,唯有学生才真正了解学生内心最需要什么,他们所关注的东西、所使用的语言才更贴近学生这个群体。高校不仅要学会向公众说话,还要学会借助“新媒体”这个“传声筒”来说话,这是值得高校好好研究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