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广东中山:30多位外耕农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

全国首创农村网络党支部,“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成现实
2013年01月08日15:30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南头镇的农民来到三角镇耕种火龙果。记者 王云 摄

  声音

  薛晓峰:网络党支部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人行千里,心系家乡。就像牵着金丝线的风筝,网络党组织就是这个金丝线,让在外地打拼的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都能“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而不是“断线的风筝”。

  打破区域限制、鼓励外出种养,发展外延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中山的网络党支部不仅开创了全省先河,在全国也具有示范意义。目前,在中山有165万外来务工人员,广东省有约3000万流动人员,全国则有近3亿流动人口。网络党支部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让跨地域的流动党员不会成为“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党建的全覆盖,将推进社会的和谐善治。全省、全国的劳动力输出地,未来如果能够实现网络党建全覆盖,社会管理就会减少许多压力。

  在社会发展中,目前已体现出新的特点,即人口流动性的显著增加。其中包括从本地“走出去”的务工人员,也包括“引进来”的异地务工人员。所以,中山将坚持“以感情为纽带,以服务为依托,以党建为目的”,积极创新农村党建形式,用更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手段融入党建中,让这种“空中党建”形式可复制可持续。

  去年8月,中山市打破区域限制,全国首创建立农村网络党支部,引领外耕农民创业致富。据透露,在原有71名党员的基础上,目前又有30多位外耕农主动提交申请书。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指出,网络党组织就是金丝线,让在外地打拼的“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都能“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据悉,网络党建未来将在外耕农基础上覆盖到外出务工人员和中山外来人口身上。

  “跨越时空”培养种田能手

  “最近天气比较冷,种养有没有受到影响?农民种养靠天气,要及时提醒他们防冻。”“暂时没有影响。天气一冷,我们就已经打电话告诉种养户了。”在中山市农村网络党建示范基地,南头镇党委书记招鸿接通了南城社区的网络视频,和南城党支部的党员们聊了起来。这是中山农村网络党建的一个缩影。

  而在三角镇沙兰村西丫尾,半人高的火龙果伫立在田野中,明年将迎来收成期。三角网络党支部的驻点就屹立在田头,支部书记胡仲华介绍说,通过网络党组织,外耕农们得以第一时间了解惠农政策获取补助,并得到专家在线指导等支持和帮助。

  胡仲华告诉记者,该支部目前共有15名党员,他们已经成为走出南头镇的一批外耕农的“领头人”。据介绍,农民走出南头镇耕种,尽管解决了“失地”问题,但在种养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市场信息滞后、专业知识不足等难题。在此情况下,网络党支部的建立则成为破解难题的良方,让外耕农吃了颗“定心丸”。

  据悉,网络党建从去年4月开始试点,网络党总支就积极培养种田能手,并吸纳到党组织中来。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但目前“跨越时空的党组织”效果初显,30多位外耕农已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将试水与外来人口输出地联手建网络党组织

  截至2012年底,中山建立的农村网络党总支,已引领中山近2000名外耕农“走出去”创业致富,外延农业面积突破8万亩,实现年总产值(除林业外)5亿多元。

  未来,中山还将在试点基础上全市推广,并坚持“网上建支部、网下建制度”,将网络党建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将党建人群从外耕农基础上覆盖到外出务工人员和中山外来人口身上。

  薛晓峰表示,目前社会发展体现出新的特点,即人口流动性的显著增加,其中包括从本地“走出去”的务工人员,也包括“引进来”的异地务工人员。因此,中山还将尝试和外来人口输出地联手建立网络党组织。

  “通过网络党支部打破时空限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党建的全覆盖,这个意义非常重大。”薛晓峰说,“我们希望形成科学长效机制,让先进的农村基层党建经验可复制可持续。”

  此外,中山市还着力加强惠农机制建设,明确由市镇财政分担形式落实外延农业党建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外延农业党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严格网格服务总部运行监管,并制定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记者 徐旭珊 覃素玲)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