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郝 安
2013年01月08日09: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十八大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丰富内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界定为“最鲜明特色”;首次向全党鲜明强调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凸显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这个成果、这些创新、这份自信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什么样的制度、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些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这个成果、这些创新、这份自信来自于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来自于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来自于对世界发展的独特贡献;这个成果、这些创新、这份自信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愈加成熟、愈加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强和非凡底气。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受历史条件限制,他们只是在批判旧社会中发现了新社会,对未来社会做了原则的论述,勾画的仅仅是一个远景,一个目标;而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给将生活于该时代的人们去发展、去探索。这以后几近百年,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中,都有实践、理论、制度三种实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风展红旗如画。它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之上的,是由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将“旗帜”概括为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和“7?23”重要讲话中,对“旗帜”内容又做了进一步深化,增加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凸显出来了;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在这面旗帜上写上三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论述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对30多年来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三大成果给予了浓墨重彩的阐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科学阐述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作为实践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作为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作为制度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从实体内涵上,它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从表现形式上,它特就特在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四个“关乎”,将道路的重要性说到了极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历经风雨、艰难探索开辟出来的现代化正路、大路、好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和赞誉。实践证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要实现国家现代化,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受到世人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短短30多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普通老百姓分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性和活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生动诠释。中国的发展给全世界带来机遇,世界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是中国道路造就了中国奇迹。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不仅经历很长时间,而且伴随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野蛮的殖民侵略乃至残酷的战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还积极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成分,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经验。我们的这条道路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一条新路。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态度非常鲜明,立场非常坚定。重申的誓言里,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自信、深厚的基础以及可以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底气。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其他方向可以选择,没有其他路径可以取代。

这是一条艰辛而辉煌的富强之路,每一寸道路的延伸都凝结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

3

一个政党也好、民族也好,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重视理论思维、理论创新、理论武装,是我们党优良的传统特点和优点之一。为什么我们党如此重视思想理论武装?如此强调中国特色?因为照搬别国经验行不通,所以每一个决定性胜利都得益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表明这一理论体系吸收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最鲜活的实践结果,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植根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个理论体系的最可贵之处,是不单纯阐述和搬用前人的学说,而是发现了前人的理论无法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在前人理论精髓的指引下,勇敢地总结人民群众的新实践,然后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理论,并用这个新的理论去系统回答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符合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统一全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理论体系”表明这一理论是一个整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连,相互贯通,是一个有着严密内在逻辑的完整开放的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有一个总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总的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一个总的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发展;一以贯之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同时,它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上层层推进,一脉相承: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这些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既保持根本上的一致性,又在新的起点不断有新的进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理论是探照灯,比知识更高一层。理论拨开事物现象而揭示规律,因此在本质上更切合实际。许多在现象上打圈子转来转去的事,在理论上一句话就可以立判分晓。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是这种理论成熟的标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

一个国家和政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除了看是否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还要看其作出怎样的制度安排,提供什么样的制度保障。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还是制度靠得住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形态,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有三个层次,即根本层面的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包括建立在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不同层面的制度,从宏观到微观,从框架到细部,打好基础,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厦,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很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还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切合中国实际的制度设计,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我们无论是摆脱危机还是创造发展奇迹,都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绝不是偶然的幸运。它的所有“奥秘”都在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由制度产生的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我们的制度特色鲜明、富有效率,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这些,十八大报告毫不回避,讲得很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其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要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原则、好措施制度化、保持住。这就是辩证法,也是自信的体现。在自信中保持清醒,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好。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变革,归根结底是制度的更新与重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最终也必然归结和落实在制度自信上。这三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擎天砥柱。

从1921年至2012年,我们党先后召开过18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既是一部中共党代会史,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一部中共诞生、发展、壮大、成熟史。民主革命阶段召开的7次党代会,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求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11次党代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了4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召开了7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召开的历次党代会,都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了民主革命阶段的前半部,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投身中国革命奋斗之艰难、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之曲折、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之不易;读了社会主义阶段的后半部,能加深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了解。

50年前,毛泽东高瞻远瞩,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果然,中国共产党在半个多世纪执政的紧要关头,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坚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通走好,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列宁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意气风发,我们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历史选择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实践锤炼的理论就会越来越丰富,符合国情的制度就会越来越完善,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作者系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2012年第24期)

《新湘评论》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