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结冰的滹沱河往下游走,还是沿着西口路往高处走,一样的黄土地,给人不一样的惊喜。粮食不歇气的九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更有17万山庄窝铺的乡下人即将变身城里人。这些变化背后,是农民更加豁亮的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随便进入哪一个乡镇,粉刷一新的楼房或平房总给人亮亮的感觉。而几乎每一个乡镇最大的变脸,则是那些临街房子的走向。往往是最好的建筑或者是镇上最热闹的黄金地段,门脸统统由里向外,面朝街道,面朝农民,面朝广大的农村开着。那里面有一张张微笑的脸,一把把干净的座椅,一杯杯热腾腾的开水,还有一台台崭新的电脑。这里不买卖商品,却被农民称作超市。一家子的事、一村子的事,一些想要办成的事,一些渴望了解的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里提供的是一站式的便民服务,这些电脑只要打开一扇屏,就打开一个家国世界;轻点一下鼠标,就体验到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拥有一个窗口,就拥有自己的权利。阳光农廉网的出世,让忻州市200多万农民享有了充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布满老茧的手开始熟悉这一新生事物,他们时常在网上串门,网上遛弯,随时随地问政、议政、参政,知情于心。而市县乡村领导则能够在最大范围问计、问策、问需、取信于民。短短一年时间,光市县两级阳光农廉网点击就超过630多万人次,视频接待群众2.3万人次,回复群众留言3600次,通过网络为农民解决问题2700多个。2012年1至11月份,受理网上举报106件,查处和办结87件。一些腐败分子得到应有惩处。
一
在记者采访时,忻州市纪委书记辛旭光说,市委书记董洪运非常重视阳光农廉网的建设情况,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运用“制度+科技”的手段,建设阳光农廉网,从管农廉向管农事转变,保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忻州作为全省版图第一大区、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负重赶队前行、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繁重。农民作为“沉默的大多数”,过去习惯于种好自家田,不管他人“瓦上霜”。随着市场化、信息化的加速,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多元化的利益反差,多样性的利益诉求,民主意识的觉醒,期望值越来越高。原平市张村村党支书说,过去因不规范而犯规,不了解便不理解,不参政就干政。因之,花大力气、投巨资打造了阳光农廉网,让老百姓眼里干净,心里清净,势在必行。
阳光农廉网建设涉及191个乡镇(办事处)、4971个行政村、215万农村人口,钱从哪里来成为第一瓶颈。作为阳光农廉网第一责任人的市纪委书记辛旭光提出:“认识到位,钱就能到位”“花钱花在刀刃上,办事办在群众心尖上”的同时,千方百计在“全覆盖”和“能省钱”上动脑筋、下功夫。近两年来,光筹措投入资金就达3128.04万元,使4212个农村开通了阳光农廉网,覆盖率达到86.2%。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网”的人群,开始进入网络时代。从一开始,辛旭光就将阳光农廉网攥在手上,着眼于有用、实用、管用。为解决网速问题,将传输速率从2兆提高到8兆,他奔走联系多家技术部门,新投入480万元,启用高效率的高速光纤。为建设一支懂技术、靠得住的网络管理队伍,他主持倡导,培养出一支3505人的专兼职网络管理队伍。
让阳光农廉网驻乡进村,让普通百姓家喻户晓。记者在原平市西镇乡见到一本《阳光农廉网操作指南》。乡党委书记朱清云说,上面专门制作了如何使用阳光农廉网的教学片,置放于市、县两级网站首页,还在各县市电视台滚动播放,并充分利用手机短信造势。
网上缤纷世界,网下各取所需。从春种秋收到四时变化,从购买优种到割茬补贴。“农廉网登的全是俺心上想的事。”忻府区北合索村农民段丑亭这样评价,长期耐看的是政策,年度盯着的是承诺,时常变化的是行情,最为关注的是台账。据统计,市县乡三级网页的录入信息达47.2万条,累计录入信息58.5万条。
二
近年来忻州市精心打造的乡镇“三个中心”,即“三资”委托代理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乡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将所辖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全部纳入中心统一代理,将数据库链接到阳光农廉网上,群众查询更加方便快捷。
首先,在资金管理方面完善了收入管理、开支“五审”批签、资金预决算、财务公开、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财务制度;在资产管理方面完善了资产清查制度、评估制度、承包租赁出让制度等;在资源管理方面完善了资源登记、协商、招投标制度等。
其次,透明了资金运转。市、县农廉办通过阳光农廉网,对各乡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的电算化、信息化、动态化进行适时指导和监管。
忻州市对一些原来模糊的产权,如村委会阵地建设中财政投入部分、村办小学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确定了归属,重新评估、核定、公示、入账。宁武县怀道、河曲县刘家塔、静乐县神峪沟等,创新产权制度,通过公开招租、发包、入股等形式,重新盘活集体资产和资源,增加了集体收入,带动了农民致富。在忻府区阳村,记者听说了“将相和”的故事。村党支书和村主任因分配土地赔偿款意见相左,引发了家族矛盾。播明乡党委通过阳光农廉网这个平台,还原了事实真相,和群众商议集资兴办企业,受到大伙拥护。村党支书和村主任又坐在了一条板凳上谋事创业。原平市西镇乡建立了制度,每名乡干部一周要抽3天时间下村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并把办理情况记入《下乡干部工作周志》中。代县滩上镇乡干部则拿上照相机、拉上复印机钻进山沟里办理农民养老保险手续。繁峙县岩头乡从本乡山区村民外迁人数多的实际出发,在移民搬迁集中的区域设立临时办事处服务走出去的乡民,而繁城镇设立了24小时热线,随时有事随时有人接待。今年,忻州市3866个行政村建立了 “便民服务室”,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要做到 “十有”,即有电脑、显示屏、固定值班人员、档案柜、饮水设备、群众坐椅、工作人员介绍、工作制度和流程、服务事项记录簿和群众意见簿;村级便民服务室要做到“六有”,即有办公场所、牌子、档案柜、固定值班人员、工作制度和流程、服务事项记录簿。同时通过媒体、公开栏、指南等形式,将各类事项的依据、条件、期限、收费、所需材料、范文等告知农民群众,将便民服务工作规范化、阳光化。原平市西镇乡田家庄村刘全叶听到反映说村委会在发放救灾款上有猫腻,出于一名老党员的责任心,站出来要问个明白,结果上阳光农廉网一查,村委会是清白的。之后,她就开始自发义务宣传阳光农廉网,告诉左邻右舍说:“公道不公道,上网就知道。”
今年,市、县、乡各级共接到反映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信访举报2122件,解决1854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52件,共对性质较为严重的180个问题进行了立案,现已结案157件,对158人给予党纪处分,对4人给予政纪处分,有4起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在查处的案件中,较为典型的有:原平市子干乡坦庄村原村委主任韩田元冒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款案;东社镇劳动保障所所长郝高伟违规收费案;繁峙县神堂堡乡民政助理员闫伦利用职务之便贪污骗取优抚金案,等等。
原平市新原乡辖区内城中村多,有的村干部在公章使用和合同签订上,耍“上了会的就公开,私下做了交易的就不公开”阴阳手,暴露出来的个别合同已经造成了村集体经济受损。从2012年6月份起,该乡实行了村委会公章专人制和合同备案制。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村公章由村里公议正派的人保管,而村集体对外签订的合同一律在乡政府备案,既事先可对合同条款进行审定,又以备将来村委换届后查询。
三
忻州市充分发挥阳光农廉网的放大效应、辐射效应,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为全市农廉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原平市西镇乡,墙壁变成了画廊,当地的剪纸上了墙,凤秧歌亮了相,大蒜登了场,警世名言成时尚。
偏关县窑头村和黑豆埝村组织了廉政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廉政小戏。定襄县待阳、大南庄村等,以廉政文化建设为重点,自编自演小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了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五寨县杏岭子乡的农廉文艺队伍利用农闲时间,经常活动在农村,构建了农村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一大批农廉文化大院、大讲堂、戏曲舞台、廉政文化街、廉政文化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遍及全市乡村,健康的农廉文化活动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提升了新风正气,打击了歪风邪气,促进了乡风民风的根本好转。
年头岁尾,寻常巷陌。五台山下的繁峙县瓦磁地村侯三娃老汉,开始学着用QQ咨询县里的移民补助款啥时到位。滹沱河右岸的原平市田家庄村党支书刘振兴用上网解除了众村民对救济对象的狐疑。而位于石岭关旁的忻府区庄磨镇,一群“棉大衣”围着便民服务中心的触摸屏兴致勃勃地查询当年财务收支一览表。处在晋西北八十里丁字平川上的五寨县前所村,村民从网上调出刚开过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视频,围绕增收渠道讨论得热火朝天。这不是电影上的蒙太奇镜头,也不是时空穿越的游戏。共同拥有的这一张 “阳光农廉网”,搭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一条透明公开的绿色通道。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认为,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说假话、做坏事。因之,民意不可违,民愿不可忤,民心不可失,重构信任,重建信用,重树信念,要从阳光落地、网通百姓做起。
严冬的阳光再一次穿透厚厚的云层,照射着冰雪覆盖的大地,连所谓世界末日的传言,也像一阵风被刮得无影无踪。天行有常,大自然塑造了宛若童话般的一个冰清玉洁世界,阳光“网”事仍将继续,而人民对美好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记者 班彦钦 王利强 见习记者 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