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多月,湖北省从2738名推荐人选中遴选338名优秀年轻干部,确定为全省“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党务类、宣传文化类、农业农村类、党外干部类4项子工程培养对象,并于近日开始在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分类培训。
为解决年轻干部总量偏少、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2011年初,湖北省委提出实施为期5年的“年轻干部成长工程”,计划培养各类各层级优秀年轻干部7.6万名。为此,省委组织部创新思路和方式,把考察结果作为主要依据,把笔试得分作为重要依据,把面试成绩作为参考依据,把履历分析作为考虑要素,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竞争性选拔创新实验。
干什么、考什么——分类命题组织笔试
今年2月,湖北省委组织部下发了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对象的通知,划出推荐“硬杠杠”: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领导工作经历,品行良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潜力较大,开拓创新、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要求全省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一把手”亲自主持推荐工作,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严把推荐人选质量关,在此基础上经集体研究,共推荐2738名人选。经严格审查,共确定1429人符合资格条件。
省委组织部特邀30名专家进入命题组,按照“分类命题、各有侧重”的原则,分别就党务工作、宣传文化、农业农村、党外干部等4类考试对象封闭命题,试题紧扣发展大局,体现实战特色,贴近基层一线,主客观题综合设置。例如,党务类考试选择判断题侧重全省大政方针和党史党建知识;主观题设置了“你从一名副县长重用为副书记,抓‘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活动,有干部有不同意见,你如何尽快转变角色、团结大家做好这项工作?”等。
通过资格审查,1350人参加了笔试。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人选素质条件,综合考虑地区、部门、职级、专业、岗位分布等因素,从中确定了633名考察对象。
全方位立体考察——“画像”+测评+面试
3月上旬,省委组织部抽调了222名同志,组成54个考察组,开展全方位立体考察。规模之大、对象之多在该省尚属首次。
“画像”体现个人特色。综合运用个别座谈、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等,科学甄别、客观分析、认真讨论后,才对每个考察对象作出恰如其分的“画像”。有的考察材料写到:“工作大胆泼辣,有魄力、敢担当。某企业改制引发1000多户居民吃水难,连续三任市委书记批示解决,但由于种种原因久拖未解。她担任改水指挥部指挥长后,……八年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将考察对象的处事风格、工作业绩生动呈现。
测评注重量化比较。采取总体评价与分项要素评价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民主测评。测评票除总体评价、是否列入培养对象两项评价外,还设置了德能勤绩廉5大项16小项测评要点,参与测评者可以分别作出“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的判断。对干部的“德”实行专项测评,分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宗旨观念、大局意识、坚持原则、工作作风、党风党纪、个人品行8个项目。最后,考察组按照一定的百分比例,把每个考察对象的民主测评同意率、个别座谈同意率、总体评价优秀率,以及“德”的专项评分一一算出,进行量化比较。
面试真正做到“面对面”。这次选拔没有组织集中面试,而是由各考察组分别组织,面试题目可以从预备的题目中抽取,也可以由考察组自行命题、现场提问,考察组全体成员当场评分。主要了解考察对象的自我认知、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创新、业务等能力。
量化评分——引入干部履历分析
将履历分析引入干部评价要素是这次选拔的新亮点。通过对考察对象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学习培训经历、奖惩情况等履历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体现了“重视基层领导经历、重视主职岗位经历、重视专业工作经历”的原则,比较客观地评价出干部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3月下旬,各考察组对考察对象进行综合评分和排序,形成了人选评价材料和考察报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省委组织部分类确定了培训对象人选338人。其中,1970年至1974年出生的219人,1975年至1979年出生的50人,1980年以后出生的13人。(通讯员 黄国威 杨耀华)
(刊载于2012年05月 中国组织人事报,原文链接:http://renshi.people.com.cn/GB/178253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