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渝北区茨竹镇秦家村的康居新村终于通水通电。从此,这里的村民再也用不着用高价电、担井水喝了。村民王中芳称,要把这份功劳记到村党总支的头上。
“谈不上功劳。”村总支书记张来均连称,现在还不敢居功,这是在还欠账。
为群众办事为啥是还欠账?这得从秦家村被评为后进村说起……
群众有怨气 先进村变成了后进村
因家底殷实,渝北区茨竹镇秦家村一直是镇里的先进村。然而,在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中,秦家村却被评为了后进村。
“一直都是先进村。”、“有些问题我们这个层面能解决吗?”……对此,村支两委、不少党员想不通。张来均坦言:“听起来很不顺耳,当时我也很迷茫。”
“去看看我住的危房就服气了!”王中芳心底倒是很解气。她原住在唐家湾,这里要建奶牛牧场。2009年,王中芳等33户村民搬迁出来,因为康居新村的房子没建好,大家只好租房住,王中芳就租了村民敖安于的危房,一住就是4年。
1组的胡活称,一个秦家场,白天一身泥,晚上无路灯,只要一下雨,水淹一尺深。胡活认为,这个后进村是名副其实,一点不冤枉。
在党员大会上,顺着群众的意见梳理,大家一共梳理出6大类18个问题出来:有奶牛粪便污染、拆迁安置房户型单一、党员在楼梯间开会没得活动阵地等一大摞的问题。
“也不要不服气,也不要憋气。”老支书夏隆全称,我们过去工作是做得不错,但现在18个问题摆到这里了,这就是我们的“欠账本”,想扬眉吐气就得还账。
党员找位置 带领村民当上质检员
“整改问题不及时,工作推进不仔细。”张来均称,过去一段时间问题摆出来了,能解决的没有立即处理,不能解决的没有及时上报,现在要从“快”字着手,让每个干部和党员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作用,为此,村支两委专门制定了《秦家村整顿转化攻坚行动方案》,将整改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了单位和人头,要摘掉“后进村”这个帽子。
随后,区领导定点联系,区委组织部、人社局、房管局、农委等定向帮扶,一同帮助秦家村的整改转化。
提起找位置,无职党员漆伦山感觉有点摸不着头。他也是从唐家湾搬出来的拆迁户,因为房子的事情迟迟没有解决好,他也时常发牢骚。
“带了坏头。”漆伦山说,之前自己没有找到一个党员的位置,反倒跟着群众一起“唱反调”,现在想来就该多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及时反映给组织。
前天,在康居新村工地,漆伦山喊停了正在搅拌中的水泥车,因为按规定,这罐水泥要放两包水泥,搅拌工人只放了1.5包。漆伦山在一旁发现了,当场要求补上。
过去,水泥不足、钢筋型号不对、建筑与图纸走样等这样的“闲事”,漆伦山懒得去管,因为大家的事犯不着一人去得罪。现在,漆伦山毛遂自荐当了质量监督员,没事就守在工地上把关。
漆伦山的举动引来了村民漆伦权、漆站均等的参与。漆伦山说,终于看到了党组织凝聚力。
支部顺民意 建群众需要的还建房
今年初,康居新村第一批12套新房修好了,却有20家村民迟迟不愿选房。乔迁新居这样的好事却不情愿?这让村支两委一班人深感意外。
“问过我们想要多大面积的房子吗?”原来这12套房子户型都是200平方米的大户型,按拆迁政策,群众漆伦权入住要补约10万元的房款。
漆伦权老婆一直患有疾病,一年四季没断药,孩子也刚念初中,之前就欠了6万多元的债。漆伦权一边照顾家里,一边靠做点零工养家。漆伦权说:“这么大的房子咱住不起。”
“问客点菜很有必要。”张来均称,走访了20户家庭他发现,提供的户型太单一,有的家庭人数少、有的资金有困难、有的不搞经营,根本需求那么大。张来均总结道,群众的事情还得让群众做主,顺着民意来办,才不会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现在,第二批房屋开建了,村总支征求群众的意见,分别设计了200平方米、150平方米、120平方米等3种户型满足大家不同需求。
“按照群众的意愿办事。”到12月初,秦家村对照这本“欠账”:已经实施完成了4大类12个问题的整改:520平方米的村办公楼主体工程竣工验收;新铺设15000米饮水管道,完成改水310户;场镇破旧硬化道路1.5公里;完成了新村电力设施安装,解决了拆迁户用电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