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载体、“双晋”工作的发源地赤水大同镇乡村,最近又冒出了新鲜事:利用网络平台,对外出打工的流动党员进行常态管理,并将党务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以网络为媒介,大同镇用真情加强了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以网络为媒介,大同镇用诚意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信服……
更为重要的是,借助随着光纤电缆一起进入千家万户的网络,大同镇做强了党建“磁场”,将人们牢牢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
“尊敬的党组织:您好!您给我发来的‘民族村党支部:用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已认真读完了……”上班刚打开电脑,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支书黄文平就看到了这样开头的一封电邮。
发电邮的是在北京务工的该村农民党员张代坤,这封近千字的文字是他交给村支部的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十八大召开后,村支部决定组织全村72名党员带头学习,也包括常年在外务工的12名流动党员。
12月初,流动党员们通过电邮发来了这样的学习心得。
今年初,大同镇挤出资金创新党建载体,以村支部为支点建立党员e家,民族村就是首批7个试点之一。
通过网络联系,让务工他乡长期游离的流动党员重新聚拢起来,利用音频、视频、电邮和微博按时定量过上组织生活,及时了解家乡发展和变化,甚至还能把流动党员纳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党员积分制管理。
用民族村12组预备党员曹登莲的话说,有了这个平台,“我感觉还像在家里”。
今年去广东省东莞市打工的曹登莲,虽然工作很苦很累,但她总会定时通过网络党建平台向村支部汇报在外工作生活情况,支部也时常嘘寒问暖,帮助她化解思乡之情及一些负面情绪。
在成功试点党员e家平台的基础上,今年7月,大同镇再次将“支部晋级、党员晋星”工作也纳入网络平台建设,投资近30万元开发实用软件,安装触目查询屏终端。
通过这个终端,可以查询到党建动态、党建知识、他山之石、党员晋星、支部晋级、流动党员和通知公告等内容,各支部的当季目标、措施、已做工作,以及某个党员的积分情况,加分、扣分在哪里,全部公开“晒”了出来。
12月8日,华平村恰逢赶场天。村委会办事大厅的一角聚集了五六个农民,正忙着点击查看着各自关心的人和事。
村文书贾洪刚说,就算是在平时,也时不时的有村民前来点点、看看。
如今,支部、党员工作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使“李鬼”无处藏身。
“如果说此前我们全力关注的是‘怎么干’,那么现在我们还要提倡‘给人看’,让党建成效的真实性置于全民监督之下。”大同镇党委书记翁涛这样解释接入网络平台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