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中东冲突未止,海洋争端骤起——2012全球安全形势回顾

■   林东 袁野/文
2012年12月19日06: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012年在“阿拉伯之春”运动的高涨态势下拉开序幕,但并未如世人所预期的那样,叙利亚现政权并未垮掉,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之战也如某些观察家所预言的那样打响,倒是一度缓和的南海、东海争端又陡然升级,纷乱中显出新的历史轨迹。

一、叙利亚内战陷入僵持,美国无奈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2012年武装冲突仍在中东展开,具体地说就是以叙利亚战争为中心展开,把美国、伊朗、以色列、土耳其、欧盟和俄罗斯深度卷入,形成七国八方交织之势。

中东形势发展的主动力由巴以冲突转向阿拉伯世界内部变革。迄今已致3万人死亡的叙利亚内战没有倒向任何一方的迹象,原来积极武装叙利亚反对派的英法失去了参战的热忱,甚至不再提“阿拉伯之春”运动,反过来批判中东变局是“阿拉伯之冬”。推动西方大变脸的有三大事件,一是反西方的埃及穆斯林兄弟会掌握政权,并很快发挥影响力,使埃及走出穆巴拉克时代的沉寂,正在成为中东大变局的新力量核心,有望与沙特平分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地位。二是利比亚战后法国等参战国虽获得石油利益,但在2012年因西方发生亵渎伊斯兰事件而在伊斯兰世界掀起的强烈反美情绪,甚至直接导致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成为牺牲品。三是与美国和以色列交好的约旦陷入动荡边缘,示威游行之势席卷安曼,成为继叙利亚之后的下一个多米诺骨牌。目前,“阿拉伯之春”运动使以色列、英、法等中东民主化的极大支持者极为不安,开始不得不相信已故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远见: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只会增加宗教力量的影响,而加剧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峙,开始逐渐认清阿拉伯世界民主化进程中的自主性和反西方性。法国《世界报》近日也用一特别的新词“兄弟化(Frerisation)”来总结这一最新趋势,即宗教组织通过民主程序上升为执政党,无疑是对西方外交政策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这使得西方主导世界秩序最大的“软力量”工具——民主制度的普世价值成为一把双刃剑,明显伤害到欧美各国的自身利益。 同时,其最大的“现世报”就是“阿拉伯之春”运动激起巴勒斯坦人民的响应,借势积极要求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使以色列和美国极为被动。由此下去,中东的未来将以阿拉伯世界内部变革为中心,而传统巴以矛盾落入次要地位。以上无不是欧美伊斯兰政策自我矛盾的最好例证,将引起西方各国尤其是华盛顿对自身外交政策的深刻反思和检讨。

中东冲突的外部动因是美欧俄争夺“中间地带的心脏”。叙利亚虽是地中海东岸的弹丸小国,但地缘地位凸出,自古以来是波斯帝国、阿拉伯世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地中海西方势力角逐的战略要地。叙利亚是东西方力量格局中的平衡点,对于大马士革的控制,关乎各方利益。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叙利亚更是成为美俄全球新一轮布局的欧亚交汇点,对其控制与否,甚至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谁能主宰21世纪的欧亚大陆,因此斗争异常激烈。美国和主要欧洲国家领导人甚至同时对叙利亚发声,明确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出重手推动叙利亚的政权更迭。然而事态的发展似乎并不如西方所愿,整体情况交织复杂,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例如法国与土耳其对于叙利亚反动派的支持就只能说是一种利益伙伴而非战略同盟,之间存有许多相互冲突的利益诉求。而另一方面,作为同为什叶派当局的伊朗来说,一旦失去叙利亚就会打破其主导的“什叶派新月带”从而难以自保,因此势必全力维护叙利亚。如今,伊朗支持下的阿萨德军队与英法、土耳其支持下的“叙利亚自由军”陷入持久战。英法受制于欧洲经济二次探底的困扰,并对阿拉伯世界民主化失去信心,有抽身世外的逃逸心态;土耳其陷入两难境地,本指望收留的叙利亚自由军能一鼓作气,拿下大马士革,却因美欧国家军事援助杯水车薪而乏力。同时,由于土耳其与叙利亚交恶,使得叙利亚开放边境,让库尔德人大量进入土耳其,迫使土耳其再次陷入与库尔德分离主义武装激战。如今,只剩下美伊两大势力针锋相对,叙利亚政府军得到伊朗的力挺,伊朗则受到俄罗斯的力挺。美国对叙利亚的现任政权虽然“很不待见”,但对于自1973年停火后始终严守停火协议的“地区温和力量代言人”叙利亚,其国家安定对美国及其盟友又构成一定好处。再加上利比亚战争让财力不支的美国另辟战场有心无力,因此使得美国对叙利亚终究是“想打还打不了”,无法兑现给叙利亚反对派的援助,甚至默认中东基地组织参加反对派作战,从而将叙利亚内战拖入持久。

美以联合打击伊朗,叙利亚战争的僵持局面很可能将被打破。从形势发展看,奥巴马取得连任后,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解决伊朗问题的战略部署。其一,11月下旬,几千美军重返伊拉克被媒体曝光,美军只好解释其是为伊拉克军队做训练而集结派遣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几千美军实为准备开辟两伊边境战线的先锋,至少是针对防止对伊朗动武时渗透伊拉克之用。其二,美军曝光将违纪的四星上将降职为三星上将并非偶发事件,而是美军近来出现的降职降衔普遍事件之一。美军通过降职降衔的方式节省军费,勒紧裤腰带准备用于战事,很可能直接用于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上。无独有偶,以色列也积聚了对伊朗动武的决心。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9月27日在联大称伊朗已接近制造核武器的门槛,他高调宣称伊朗已经拥有91.4公斤浓缩铀,如果放任下去,在2013年夏天就可拥有制造核武所需的200—250公斤浓缩铀。因此,近日以色列军队快速发起对哈马斯的军事打击行动,很可能是为打击伊朗之前做的清剿工作。基于上述理由,可以预判美国和以色列准备在伊朗完成浓缩铀计划之前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在加大,这将使得叙利亚问题和伊朗问题合在一块儿解决。

二、美国推行太平洋霸权彰显峥嵘,中国海洋维权斗争柔中带刚

2012年的全球冲突热点很鲜明,一个在中东,另一个在中国海。冲突热点的特征也很鲜明,一个是“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延续,在意料之中;另一个却是骤然而起,带有一定突然性。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突然性中有其必然的推力。

渔事安全成为导火索,环中国海争端从伤害和保护中国渔民人身安全的较量开启。一个时期以来,菲律宾和越南为蚕食中国南海,几番伤害中国渔民,企图慑止中国渔民进入其主权声索的中国海域,这导致中国渔事活动受到重大压缩,并加剧恶化中国海洋油气资源被掠夺开发的形势,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成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大患。其实,自中国和周边国家达成《南海行动宣言》以来,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以极大耐心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然而自2010年日本海上警卫厅巡逻船冲撞中国渔船并扣押中国渔民以来,韩国、越南、菲律宾纷纷仿效,强化武力对付中国渔民。2012年以来这一事态有增无减,而菲律宾更是出动军舰侵入中国黄岩岛登检中国渔船,并虐待中国渔民,一场围绕伤害和保护渔民的海上较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再次展开。回顾一年来的斗争,可以说2012年是中国渔民受他国政府伤害的一个高峰,同时中国政府保护渔民安全也进入一个高峰,并取得初步的胜利,中国渔民面临的安全威胁日渐严重的局面得以扭转。与此同时,黄岩岛主权也得以维护。全国人民对海监、渔政的一线斗争给予高度肯定。

从黄岩岛危机到钓鱼岛危机,环中国海争端进入非军事摩擦期。2012年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孤注一掷谋求政治权力,抓住中菲黄岩岛争端之机,抛掷东京都购买钓鱼岛的闹剧。而他的举动又被日本右翼政治集团利用,引发日本政坛大地震。日本野田政权为避免民主党政权垮台,违背民主党上台时做出的加强中日友好和实现东亚一体化道路的姿态,轻佻做出国家购岛闹剧,严重损害中日两国关系,严重打击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中日互信和友谊,甚至陷两国于海权武装冲突潜在危险之境地。为此,中国政府为从维护海洋主权、维护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两个大局出发,妥善处置钓鱼岛危机,实行了政治、外交、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斗争。同时中国社会的维权呼声也日渐高涨,中国海监船不辱使命,挺进钓鱼岛12海里水域,彰显了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与此同时,中国民间自发的游行示威活动、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行动,以及实质上对日本造成的“经济制裁”警示,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力量,而且对日本右翼势力造成了相当的威慑和压力。从斗争效果看,既给予野田政权严重警告,又给其检讨错误回到正确立场留有余地。不过,从黄岩岛危机到钓鱼岛危机接踵而至的事实看,中国海洋维权斗争一波推一波,已经进入危机频发期,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复杂、更严峻的情况。但从目前斗争的强度看,菲律宾在黄岩岛危机上从动用军舰转变到使用民事船只,日本也未敢动用海上自卫队,这种态势总体上受到了中国以海监渔政等民事力量解决争端的影响,基于对中国经济依赖和对华战争无利的考量,这些国家大都不愿陷入与中国的军事冲突,这一切无不推动海上争端进入非军事摩擦期。

环中国海争端幕后操手在美国,中美太平洋博弈拉开世纪序幕。2012年发生在环中国海的一系列海上争端不只是黄岩岛危机、钓鱼岛危机,还有越南宣布领海基线,日本企图把冲之鸟礁岛屿化,从而谋求更大的海洋管辖区,所有这些高度频繁的举动都有一个向心运动,就是海上邻国们集体蚕食中国海权。这种向心运动的凝聚者是美国,所有2011年和2012年的海上冲突都源于奥巴马要当“太平洋总统”的历史宣言书。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欧洲复兴缺乏信心,需要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区域来转移资本,奥巴马政权清楚地看到亚太地区,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正在上升为全球最富发展力的黄金投资地带,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聚集于此,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7.7%,印度为4.9%,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充满活力的小型经济体集中于此,还有日本为维持经济大国意图脱美入亚的巨大声势。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决不能让东亚一体化,更不能让东盟与中国一体化,而由美国来做跨太平洋的“总统”,实际上是向全世界宣告:太平洋是美国的后院。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2012年会有这么多冲突指向中国。就是因为美国急于破坏环中国海经济圈的自然形成,煽动中国周边各国与中国的海洋争端,由此推动西太平洋进入无秩序的“蓝色圈地运动”,而美国从中谋取最大利益。

目前,由于美国的有害介入,亚太地区的军费开支将首次超过欧洲,进入军备竞赛的轨道。美国为防止日本走与中国和好的回头路,钓鱼岛危机爆发后主动同日本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大搞“防夺岛演习”,年底又推出美参议院认定美国对钓鱼岛有军事保护之义务。由此,在美国的推动下,西太平洋地区国家相互间争夺海洋权益的力度加大,海洋秩序将受到严重破坏,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亚太成为力量交锋的新焦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解决海洋争端路线面对巨大挑战,西太平洋和平发展的巨大成果可能被美国拖入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的泥潭而消耗掉。

三、俄罗斯趁机布局全球战略,美国阿富汗撤兵摇摆不定

就在美国心急火燎地战略东移之时,普京迈出了北极熊走向世界沉着而自信的步伐。在美国把阿富汗驻军、欧洲驻军大面积转移亚太地区之时,俄罗斯则正在展现其军事力量的巨大身影。在世界媒体围着美国转的时候,忙着报道叙利亚战事和中国海危机的时候,一张俄罗斯全球战略布局的大网已经悄然抛出。

俄罗斯军力逐渐恢复,主动向美国和北约示威。2012年俄罗斯恢复在全球的核潜艇巡航:近日五角大楼确认,一艘俄罗斯海军“塞拉Ⅱ”级攻击核潜艇进入距离美国东海岸275英里处;而在此前,一艘“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曾在美国墨西哥湾水域巡航长达一个月,走的时候才被发现。而就在2012年11月,又传出俄罗斯海军在北冰洋的白海水域成功发射攻击航空母舰的巡航导弹的消息,这次试射是俄罗斯海军第四代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首次从水上针对陆地目标发射导弹,当日在白海海域从水下试射了一枚超音速巡航导弹,成功命中海上预定目标。据报道,在通过国家验收测试后,俄军工委员会将于12月正式将“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交付俄海军使用。让俄罗斯核潜艇出现在自家海岸,已经足以让美国海军这一超级军事力量非常尴尬。而如果该核潜艇不仅是来侦察,而且还具备发射带有核弹头的超音速巡航导弹,那就不仅仅是尴尬了。俄罗斯军队的一系列举动是在向世界显示其军事力量的恢复,向美国和北约示威。其最直接的目的已经达到,这就是进入到大西洋,使美国在欧洲部署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形同虚设;进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家门口,使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形同虚设。以此严重警告美国及北约,你们在东欧和土耳其境内的陆地导弹防御系统再推进也没用。

普京倡导欧亚大陆国家联盟,推进雄心勃勃的全球大战略。俄罗斯之所以是一个当前唯一可以挑战美国的政治军事大国,也是未来可以持续挑战美国全球地位的国家,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俄罗斯始终有一个贯穿近代和现代历史的全球大战略。这个大战略不因沙皇被推翻而中断,也不因苏联解体而终结。因此自普京在刚刚宣示准备重登总统宝座之时,公布的首个重大对外政策倡议就是呼吁建立由部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参加的国家间一体化联合体“欧亚联盟”。普京强调的于2012年1月1日启动的俄乌哈统一经济空间“不仅对这三国,而且对前苏联地区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他主张以海关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为基础组建的欧亚联盟奉行强大的超国家联盟模式。扬言构建共同的经济空间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前苏联地区最重要的事件。这篇被视为“后苏联空间一体化宣言”的文章已经引发了俄罗斯国内外的一系列热议。美国《国家利益》杂志2012年4月刊载题为“新俄罗斯帝国”文章,谈到普京新任期将重点推进“欧亚地区合作”,改写大陆力量格局。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几年前还跟俄罗斯对着干,为加入北约允许在自己国土上安设直指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现在随着奥巴马战略东移也向俄罗斯软了下来。还有欧盟,疲于挽救债务危机以来主要国家的经济,使其他国家感到没有希望,特别是地位较低的东欧国家失去对西方的依赖感,再度面临被俄罗斯挖走的可能。因此,种种迹象让俄罗斯国内外认为普京趁美国战略东移和欧盟经济危机之际,欲收拾前苏联的旧山河,其重组欧亚大陆版图意图明显。

美国战略东移被普京逮个正着,使得奥巴马对阿富汗撤兵计划举棋不定。事实表明,奥巴马的战略思维是单向的:只管战略东移,只顾找中国麻烦,却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京的战略智慧高出一筹,不动声色地改变奥巴马撤军地区的政治经济秩序。最近,驻阿美军司令约翰?艾伦向五角大楼递交了2014年以后美军驻阿富汗新计划,即规模在一万人左右的、兼顾反恐与培训任务的“有限长期驻军”方案。这个数字是美国战略东移所能承受的最大数字,但一万兵马是很难压得住塔利班的。此间有保守派防务问题专家指出,美国至少需要保留3万以上的驻军才能满足培训阿安全部队和维持阿局势稳定的需要。如果驻军规模仅在1—1.5万人之间,美军将只能专注于反恐任务,无力培训阿安全部队。不仅如此,更需要关注的是,俄罗斯在阿富汗事务上已经深度介入,从免费赠送警用枪弹到出售武装直升机,从提供技术人员培训到训练阿富汗军队,从在“集安组织”和“上合组织”框架内积极发表援助阿富汗重建声明,到主导四边(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会晤机制。俄在阿富汗问题上一连串的“组合拳”让世界眼花缭乱,难怪有西方媒体惊呼——“俄罗斯正重返阿富汗”。这一明显的俄罗斯势力回归态势,弄得奥巴马的阿富汗撤兵计划很是举棋不定。同时,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阿富汗主动与中国、巴基斯坦在伊斯兰堡举行三方对话,中国和巴基斯坦重申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和平与和解进程。三方一致认为鉴于恐怖主义和毒品联系紧密,反毒品行动更显重要。这与美国、俄罗斯在打击阿富汗毒品走私问题上高度一致。由此,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具备发挥维护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和平与稳定作用的有利条件,可以为应对当前安全、政治和经济新挑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可以预见,美国要想其势力继续在阿富汗保持存在,就不得不寻找与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否则美国将被迫出局。如果中俄能携手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为建立阿富汗及周边地区政治经济与社会建设提供新思路,将从根本上改变阿富汗战争导致的地区乱局,给世界带来和平重建的真正曙光。

结 语

综上所述,2012年全球安全形势可以概括为美国战略东移这个巨大动力导致的三个结果:一是传统安全上升为主导地位,非传统安全地位下降并对传统安全产生影响,导致各国内外安全交织互动,既制约冲突扩大又困扰和平解决争端,就像奥巴马政府一边鼓动南海争端、钓鱼岛争端,一边跟中国人谈网络安全,一边要解决66万人要求脱离美联邦所暴露出的严重内政危机;二是战争与冲突的焦点从大陆转向海洋,亚太地区成为军事竞争的热点,从而把全球军事和经济的增长点高度一致起来;三是俄罗斯趁机扩大欧亚大陆势力,挖美国的墙角。由此,新一轮中美俄大国博弈初露端倪。

(第一作者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第二作者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讲师)

《当代世界》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