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党员干部要当好道德建设上的“三者”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毛维岗
2012年12月14日09: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党员、干部应时刻系牢道德防线,守住道德底线,打牢道德基础,在以“绩”赢人的同时,做到“德”服人,以“诚”聚人,以“公”信人,做好“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就要做到以“德”服人。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道德体系,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诸方面。道德示范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五德”上作表率、树形象。

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失德”现象时有发生:如对待群众正常诉求面无表情、态度蛮横,甚至恶语相加、拳脚相向;有的嫉贤妒能,喜欢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给人“穿小鞋”;有的心胸狭窄,缺少雅量,对不利自己或影响自己的人打击报复,心态失衡,等等。这些现象都是道德修养不够,极大影响了党员干部自身形象,为他人所齿寒。

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党员干部要做到三“实”:一是做人要诚实。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更是一名党员干部起码要求。党员干部惟有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人品官德才能在群众心中“高大”起来,树立“亲民”形象。二是干事要务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事应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原则,通过岗位作为、创新优为、奉献力为,在群众中树立务实勤政的“为民”形象。三是为官要朴实。时刻牢记官职是人民群众给的,是为了更好为群众服务的,下基层、办事情要少摆“官架”、少打“官腔”,用朴实平和的言语同群众打交道,为群众搞服务,真正和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树立平易近人的“爱民”形象。

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就要做到以“诚”聚人。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在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基”。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谓“诚信天下”进一步道出了一个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为人、为事、为政的道德基础。在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过程中,“诚”可以说是党员干部聚心之魂,“信”可以认为党和政府立足之本。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先进分子和人民公仆,更应成为讲诚信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现实生活中,个别党员存在不讲诚信现象:有的对党不诚,说有损党的话,干有损党的事;有的对组织不诚,汇报工作掺杂水分,喜欢往自己身上“贴金”;有的对群众不诚,说做不一;或承诺了也不兑现,等等。这些丢诚失信行为,降低了党员干部威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应做到三“忠”:一要对组织忠诚。时刻不忘“入党誓言”,始终牢记“入党誓词”,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为民服务不走样,自觉听从党组织的教诲,时刻维护党员干部形象,坚决做到有损党的话不说,损害党和群众利益的事不做,真正在思想上、言语上、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意志坚定跟党走。二要对人民忠实。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做到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要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对人民群众说实话、讲实理、办实事,不忽悠、不欺骗、不报复,做到承诺必践诺,践诺必有果。三要对家庭忠贞。看一个党员干部是否诚信,很重要的看他对家庭是否“忠贞”,一个连对家都不忠的党员干部难说是个好干部。对家庭“忠贞”,体现了家庭美德。许多地方把孝亲敬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作为对干部考核的一项内容,是很有意义的。每名党员干部无论身份和地位怎么变化,对家庭的忠爱不能变,做到上对得起父母,内对得起妻子,下对得起儿女。

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就要做到以“公”信人。公平是一种合理平等的社会状态,它包括人与人之间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正义是在追求和维护社会正气,谴责和打击歪风邪气。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可以说,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诚信友爱、文明和谐就会无从谈起,无法实现。弘扬和实现公平正义应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前个别党员干部在坚持和维护“公平正义”上有失公信,有待加强。如有的党员干部说话偏颇、办事偏向,有失公允;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办推诿扯皮的,给了好处乱办事,办违法乱纪的事;有的遇到困难退缩,发现歪风邪气避开,等等。这是都会造成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抵触和敌视,影响了党群干群的关系,损害了党委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维护公平正义就要做到以“公”信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说话办事,让群众心服信服,通过正心、正气、正事,营造正义氛围,让群众信任信赖。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党员干部应做到三“养”:一要加强能力培养。个人素质能力是驾驭好工作的前提,是保证公平正义的基础。党员干部要找时间、挤时间进行各类知识、各种文化的学习,既学习业务的,又学习理论的;即学习法律的,有学习人文的。要善于向上级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丰富个人的知识和阅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做到按章办事,体现公平正义。二要注重作风修养。要正确对待岗位、地位、权位,严格按照党章要求规范自己言行,自觉抵制各种消极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要筑牢自己的思想道德防线,打牢坚持公道的思想基础,清白做人,干净干事,保持清正廉明的气节,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三要提高自身涵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高尚的人格能产生感召人、吸引人、凝聚人的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常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自我矫正,做到慎独、慎微、慎行;要知错就改,虚心听取“上上下下”的意见,“择其善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个人涵养彰显人格魅力,个人涵养来自日常修养。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不懈的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涵养,才能保证自己的人格不断完善,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学习十八大精神体会文章”征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