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像“讲故事的人”----莫言一样,只有经历了那么多的基层“故事”,他的作品才有了源头活水,也正是凭着那些鲜活感人的“故事”,他才荣登世界文坛的巅峰。
莫言的作品源之于他的基层经历,源之于他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基层生活的深切体会。反观当下,个别地方的干部没有按要求下基层、不愿下基层,或者将下基层形式化,“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 凑人数、大呼隆。有的干部长年累月坐在大楼里,写的材料空洞乏味,大话空话套话一大堆,就是不接地气,不触及问题本质。更甚者,个别身处基层的干部不珍惜处于基层的难得机会,不怀着深厚的感情沉到基层、融入群众,在熬日子、得过且过,却总是念念不忘于找个机会到“城里”上班,尽快“脱离基层”。因为没有真正听过、见过、体会过真实鲜活的基层“故事”,不重视、不会做、不去做群众工作,导致许多工作也就做得不完全切合实际,不符合群众真实愿望,得不到群众广泛拥护,一些工作也就推不开、推不动。
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更是广大干部体验民情、增强本领的生动课堂和淬炼品格、汲取营养的火热熔炉。基层蕴含的知识是博大精深的,基层演绎的“故事”是生动鲜活的,基层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毛主席曾经对人这样说过:“一到下面去跟群众接触,就能感到有生命”。毛主席都这么认为,我们普通的党员干部更应该积极主动去沉到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下到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意,沾点“土气”、去些“洋气”、多些“底气”。要善于倾听基层“故事”,怀着深厚的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乐于参与基层“故事”,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乐于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勤于总结基层“故事”,在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做好一项工作之后,善于经常“回头看看”,总结规律性的经验,作为下一步的行动指南。惟其如此,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源头活水,党的事业才能有坚实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