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载人航天扬国威——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2012年12月07日12: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6月29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再次刷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进度,从1999年发射第一艘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工程通过发射9艘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出舱活动到交会对接的一次次壮举,举国上下为之振奋、为之骄傲。

十八大前夕,记者走近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请他以亲历者的角度讲述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实施的前前后后。

载人航天工程按照预定计划步履扎实

关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展与成就,周建平表示,中国的载人航天走到现在,已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任务—载人目标和第二步任务的第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第一步任务已由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完成,第二步任务中的出舱活动已由神舟七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由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完成。通过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验证了我们已经建成的比较完整的实验性空间实验室工程的大系统,为今后载人空间站的建设、运营奠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技术基础。

周建平说,中国是继美俄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应该说中国近几年经过不断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具有了从事比较完整和全面的近地轨道载人航天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今后还将体现在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上。

载人航天重大战略由最高领导人直接决策

“发展载人航天工程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直接战略决策,”周建平回忆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上都在搞high-tech(高技术),我国的四位科学家王淦昌、杨家樨、王大珩、陈芳允给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建议我国也要重视高技术发展。1986年,小平同志批准实施“863”计划,并把发展航天技术列入其中。当时论证了很多方案,最后专家们建议以载人飞船开始起步,最终建成我国的空间站。基于这一论证,1992年中央批准原国防科工委组织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代号“921”,并形成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1992年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按“三步走”的战略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05年2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2010年9月,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可见,从小平到锦涛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对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直接决策了载人航天发展战略。

周建平介绍,中央明确的发展战略是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围绕“三步走”战略扎扎实实工作,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有许多具体举措。比如,在交会对接的技术发展思路上,我们没有采用美俄早期利用飞船跟飞船进行对接的简单运行方案,而是研制了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目标,使交会对接与建立空间实验室两步并作一步,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思路,既能加快载人航天发展进程,也能更好地验证建设空间站的基本技术,同时为国家节省大量的研制和试验费用。

载人航天发展过程见证社会发展进步

“整个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反映了我国航天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载人航天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周建平还记忆犹新:“刚刚开始载人航天时,我国技术积累比较薄,工业基础比较弱,在发射第一艘实验性飞船时,光在发射场就出现了大量的技术问题,明显可以看到当时的各项技术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当然这些问题在测试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后来无论是出舱活动还是交会对接都比当年简单的发射飞船复杂得多,但随着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我们有了越来越充分的地面分析、仿真实验能力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每次任务都能取得成功,这反映了我们整体航天技术能力的提高。” “航天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用日新月异毫不夸张。”周建平说。

《紫光阁》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