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我活一天,就要为人民服务一天!”

2012年12月06日15:38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我活一天,就要为人民服务一天!”

  ▲胡天贵生前日记。 (本栏图片均由记者熊明摄)

  ▲胡天贵和哥哥胡天祥创办的“兄弟书屋”,如今,没有因胡天贵的离去而改变,哥哥还继续着胡天贵的爱心之举。

  胡天贵生前照片。

  “救命啊!救救我们……”堰塘中,一辆即将沉没的轿车里传出一声声呼救。

  这一刻,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水里。车里一家四口全部获救,老人却累得瘫软在地,再也没有“起来”。老人名叫胡天贵,是一个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个弃婴的养父,更是乡村“兄弟书屋”的创办人。

  12月5日,记者来到江北区五宝镇马井村,翻看着胡天贵生前留下的两本日记,听他的家人、朋友、同事,讲述这个老党员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

  “人生虽然短暂,但要有个正确的生活道路,从小要养成一个好的品德,留给人们一个好的印象,一个好的评价,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摘自《胡天贵日记》2002年9月11日

  心肠好、爱帮忙、讲奉献,说起胡天贵,家人和乡亲们脱口而出的总是这几个词。

  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家都回忆不起纯朴、憨厚的胡天贵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当记者说起胡天贵家门前土壁上用白色粉笔写的“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1966年,年仅17岁的胡天贵参军入伍,在服役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复员回乡后,他一边务农,一边当起了兽医。“群众的猪生病了,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他都会及时赶到群众家里给猪看病。遇到困难的群众,拿不起诊费的,他就不收钱……我至今都还记得他大雨天背着药箱走在泥泞田坎上的样子。”马井村计生专干胡琼对胡天贵赞不绝口。

  “他当村支书时,带领乡亲们修通了村里与外界连接的道路。”说起老村支书胡天贵,马井村现任村支书蔡贵建印象深刻。马井村是江北区较偏远的一个村,过去交通很不方便,村民们要到镇上赶场,得步行一两个小时。1990年,胡天贵当选村支书后,动员全村老百姓修路。“那时候,村里有不少风言风语,说他吃饱了没事干。”蔡贵建回忆道,为了取得村民的支持,胡天贵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的情况下,胡天贵带领村民用钢钎、铁锹、锄头等传统工具,修通了这条长达3公里的村路。

  “我爸爸一辈子想的、干的都是为人民服务,连给我取名也叫胡务,就是要我长大以后为人民服务。”说起养父,17岁的胡务眼圈红了。

  在市女子职业中学读书的胡务,是17年前胡天贵外出走亲戚时,在路边捡到的。那时,未娶妻生子的胡天贵毅然将弃婴抱回家,既当爹又当妈。他给女儿取名为胡务,与“服务”谐音,以此教育孩子时时不忘“为人民服务”。

  一辈子没结婚的胡天贵,靠着务农的微薄收入,独自将女儿抚养大。为了记录生活中以及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他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写日记。

  就在胡天贵去世后不久,胡务第一次翻开了这本泛黄的日记本:“我活一天,就要为人民服务一天,也要确保女儿吃饱、穿暖”、“经过十年的坎坷,总算有了一个盼头,‘务娃’今天做了第一顿饭,我真的很高兴。孩子,这就是做人的本分,才能持家、就业,才能懂得艰难”……一排排工整的钢笔字,一句句质朴的语言,无不透露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好与坏,跟自己受到的教育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人一辈子,在世上走一趟不容易。要快快活活地过一生,就要靠自己的造化,要讲奉献。”——摘自《胡天贵日记》2006年3月20日

  在马井村村口,有一间远近闻名的“兄弟书屋”,不足50平方米的书屋里摆满了7000多册藏书,这里是马井村村民的精神家园。

  “兄弟书屋”的创办者是胡天贵和他的哥哥胡天祥。

  “那时候,我们办书屋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把村民从麻将桌上拉下来。”胡天祥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胡天贵就找到他商量,开办一个书屋。那时候,村里有不少村民热衷打麻将,一些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课余生活也比较匮乏。胡天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萌生了开办书屋的想法。

  胡天贵的想法得到了胡天祥的支持。兄弟俩腾出自住的砖房作为场地,自掏腰包购买和收集各种报纸、杂志以及图书近3000册。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兄弟俩创办的“兄弟科技文化室”和“马井村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点”正式开张了。

  书屋刚开业时,来看书的村民并不多,但胡天贵并不气馁,他说:“只要一天有一个人来看书,一年就有365个人来看书,我已经很满足了。”在兄弟俩的用心经营下,书屋开办十年来,始终坚持每周一、三、六免费向村民开放。这里不仅成了远近村民了解党的政策、读书看报、学习农技的活动中心,也成为村里留守儿童课外学习的乐园。

  靠着务农挣来的微薄收入,胡天贵不仅要维持他和养女的生活,每月还要拿出一部分钱维持书屋的正常运转。这些年来,父女俩一直住在两间破旧的土瓦房里,生活清贫。

  胡天贵对书屋的无私奉献,让许多人不理解,但是土瓦房前一幅破旧的对联,却道出了胡天贵的心声:“无论何人都须吃饭,本事再大要想党恩,横批——多关爱农民。”

  2010年,重庆读书月活动办公室、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命名“兄弟书屋”为“书香大院”。

  “每个人的生命是爹妈给的,更是社会给的,为人民服务、回报社会不应顾惜生命。”——摘自《胡天贵日记》1996年8月6日

  “在我们一家四口最无助的时候,是胡老师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把我和家人救了起来。本想当面谢谢他,现在没有这个机会了!”回忆起11月3日事发时的情景,车主樊女士不禁泪流满面。

  当日18时许,樊女士开车载着家人由复盛经明月山隧道开往五宝,行驶至事发地,因路况不熟悉,车子冲破路边防护栏,坠入堰塘。落水后,樊女士和丈夫被弹起的安全气囊死死地卡在座位上,后排的一双儿女吓得大哭,车外一片漆黑,冰冷刺骨的水很快灌进车内,一家四口不停地哭喊救命。

  叫喊了10来秒钟后,樊女士一家终于看到100米开外出现了一丝光亮,快速向他们靠近。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住在附近的胡天贵。

  “莫慌,水不深!”来不及脱下衣裤,胡天贵第一个跳进了塘里。初冬的塘水,已经冷得刺骨,胡天贵顾不上这么多,拼命往轿车落水的地方游去,最先从车内拽出了樊女士。

  樊女士惊恐不已,不敢涉水前行。胡天贵安慰她,“不要怕,水真的不深,淹不死,岸边还有这么多人,不要怕。”

  将樊女士救上岸后,胡天贵又游向轿车,将车内7岁多的小女孩托举到岸边。连救两人前后不到5分钟,胡天贵却拼尽了全力,将小女孩救到岸边后,他蹲坐在岸边。这时,同村人丁学明在众人帮助下,把车里剩下的两人也救上了岸。

  见胡天贵嘴唇发青、脸色发白,一位村民关切地问道:“你怎么了?”“我累!歇一下就好!”胡天贵断断续续说出这句话,瘫软在地。虽然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但当晚20时55分,胡天贵还是“走了”。胡天贵舍己救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网友们在网上留言道:“好人啊,这种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精神值得学习!”

  “‘兄弟书屋’还会继续办下去。”五宝镇领导表示,要将“兄弟书屋”做大,让胡天贵的精神影响更多的人。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我要像他那样尽全力帮助别人。”被救车主樊女士还表示,今后,她将尽力资助胡天贵生前创办的“兄弟书屋”,为其提供更多的实用书籍。

(责编:原娟、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