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前左二)采访王翠花老伴儿宫龙江。 特约摄影 姜真
天,干冷干冷。
远远的,78岁的宫龙江慢慢走来,手里提着刚买的半斤面条和几棵青菜。进了家门,屋里暖暖的,“我回来了。”宫龙江边换鞋边招呼着,屋里静悄悄,老伴儿王翠花的遗像摆在桌上,他轻叹一声,眼中满是哀伤。
宫龙江和王翠花,住在三里河北街3号院已经30多年。社区居民大都认识这对热心肠的老夫妇,社区扫雪、扫门洞、清理小广告,在哪都能看见他们为社区忙碌的身影。76岁的王翠花还是社区治安志愿者,也是3号楼的楼门长。
今年10月中下旬,不幸接踵而至。
先是二儿子因肝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两口儿以泪洗面。那几天,王翠花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社区里的老姐妹正商量着去看看她,王翠花却突然出现了,还主动要求参加社区治安志愿巡逻队,大伙儿都劝她多休息,但她摇摇头:“自己家的事是小事。”
10月31日,王翠花和其他几位社区治安志愿者一起在三里河路巡逻执勤,那天太阳很好,大家张罗着在银杏树下拍张合影。照片上,王翠花站在第一排中间,系着自己最喜欢的一条丝巾,浅浅地笑着。
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她最后一张照片。
11月1日晚上6时许,王翠花洗澡后摔倒,引发急性心肌梗塞,人就这样走了。
两周内,儿子、老伴儿,两位至亲接连离去,宫龙江痛不欲生。
就在老伴去世次日,宫龙江强忍悲痛,非让大儿子陪他去社区。社区治安志愿巡逻3天一换,他知道老伴儿心里最惦记这事儿,他要赶紧替她去“请假”。
从家到社区,短短两分钟的路,宫龙江走得很慢,一步一挪,手里紧紧攥着老伴儿的红袖标。
此时,尚不知情的社区志愿者们还在等待着王大妈。
志愿者孙淑志看见缓步走来的宫龙江,赶紧迎上去,“大姐还好吗?”宫龙江脸色苍白,眼泪滑落:“她、她走了,我来替她……请个假……”宫龙江哽咽着,再说不下去。
“啊!”孙淑志一下子愣住了,喃喃自语:“怎么会?头天我们还照相来着!”
“她走了,我来给她替班儿。需要我时随时说话。”宫龙江说着,转身离去,孙淑志想安慰安慰宫龙江,可张张嘴,什么也说不出来。
几天后,王翠花的告别仪式上,3号院从1号楼到6号楼,各楼居民都来送她,人们送来一捧捧素雅的菊花,默默祈祷:您一路走好。
最近这一个月,街坊邻居只要看见宫龙江,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问寒问暖,帮他拿东西。“这老两口平时没少帮社区做事,遭了这么大不幸,现在该我们关心他了。”社区工作人员念叨着。
宫龙江和王翠花党龄都超过了50年。家里有一大摞他们获得的各种奖状。
这些天刮风,落叶满地,每天一早,宫龙江都要拿着大扫帚把院里的落叶扫开。午后,他又出来清理小广告,碰上社区里有车错不开,他还会充当起临时指挥员……“老伴儿在的时候,她每天都是如此,现在她走了,我得连她那份一块儿干。”
每天,宫龙江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老伴儿爱干净。”王翠花的遗像前,摆放着一块圆形的铁架小镜子和一把已经缺了齿的梳子,“她用了几十年,还给她放在手边,方便。”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宫龙江眼里满是温柔。
老两口儿结婚58年了,几乎没怎么红过脸。“我们有约法三章,吵架不骂人、尊重彼此家人、吵完就忘。”
宫龙江现在每天都把老伴儿的志愿者红马甲拿出来放在手边,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个念想,他还要随时准备,替老伴儿去执勤。(记者 金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