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竞争性选拔干部与常规选拔的比较分析

2012年11月23日09: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竞争性选拔干部,打破了长期以来干部选任方式单一化、封闭性的倾向。与常规选拔相比,尽管二者目的都是为了选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干部,都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竞争性选拔干部在理念、方式和过程、效果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从工作取向看,竞争性选拔干部更具导向性。竞争性选拔干部,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变“封闭选人”为“阳光操作”,能够有效营造“凭实力竞争、以德才胜出”的良好用人环境。一是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有利于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用人观念,给干部提供接受挑战、展示才干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二是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相对于常规选拔,竞争性选拔对干部综合素质特别是理论素养的测试更为严格和全面,这就要求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有利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竞争性选拔干部,把选人用人的标准、条件、程序、方法交给干部群众,具体环节的设计上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四是有利于培养和树立干部的竞争意识。

从用人视野上,竞争性选拔干部更具开放性。竞争性选拔干部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身份、资历等限制,能够使更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体制外优秀人才进入组织视野,让组织最大限度地选贤任能,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选配进各级领导班子,较好地解决常规选拔用人视野不够宽的问题。

从选拔方式看,竞争性选拔干部更具灵活性。一是选拔方式灵活。以四川为例,这些年省有关部门针对本地无合适人选或比较紧缺的领导人才,探索实施了统筹公选模式;针对与群众接触最直接的县乡村基层领导干部和机关中层干部,探索实施了公推竞选模式;针对重要领导职位特别是一把手的选配,探索实施了差额比选模式;针对基层一线干部的培养交流,探索实施了公开遴选模式,对常规选拔方式形成了有益的补充。二是条件设置灵活。主要是可以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需求,有侧重地强化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弱化一些不必要的条件限制,使资格条件的设置和干部人才的选拔更具针对性。三是测试手段灵活。从现实情况看,目前除了传统的笔试、面试外,各地围绕“干什么考什么”,还探索尝试了大评委制、无领导小组讨论、试岗测评、履历评价、实绩评价等多种手段。

从操作过程看,竞争性选拔干部更具公正性。一是机会均等。二是程序严谨。竞争性选拔干部在职位设置、资格条件和操作方式、程序设计上,都事先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一旦启动实施,就严格按程序操作,充分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三是过程透明。调研中基层同志反映,过程透明是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个突出特点。

从实施效果看,竞争性选拔干部更具科学性。一是更能实现人岗相适。在岗位与人选的关系上,竞争性选拔更倾向于常规选拔中的定向推荐,资格条件按岗位职责来设置,参选人员按岗位需求来审查,测试手段按岗位特点来选择,选出来的干部必然更能体现岗位需求,与岗位职责有更高匹配度。二是更能实现比选择优。三是更能实现社会公认。

研究报告认为,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竞争性选拔包含着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等基本要素,体现着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的统一、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统一、公开选拔与竞争择优的统一、德才素质与岗位需求的统一,展示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行为和五湖四海、公道正派的用人作风,是党管干部原则在实践操作层面的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价值和推广意义。(钟组研)

(2012.11 上)

《党建文汇》 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