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党员风采

老党员李兹和他的46名“孙孙”

2012年11月16日15:05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李兹(中)到学校宣讲。 (图片由本人提供)

  “李爷爷,我明天就要启程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访问,我申请到了奖学金,您别担心费用……”11月14日,80岁高龄的共产党员、原梅花山中学副校长李兹缓缓移动鼠标,打开了一封电子邮件,写信人是曾受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刘飞。

  “这个孙孙很优秀,学习好,最重要的是他多次向我保证,一定会回到祖国,为国效力。”说起刘飞的情况,李兹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自己两年前开始学电脑,虽还不太熟练,但给在外工作学习的“孙孙”们发个邮件没问题。

  李兹口中的“孙孙”们,说的是他14年来资助过的46名贫困学生。在李兹的电脑中,有一张详细的列表,哪个孩子在哪儿上学、家庭情况如何都记得清清楚楚。但14年来到底资助了多少钱,他却算不清楚了。

  老党员“不甘心”提前离休

  李兹于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从上海来到重庆,先后在市22中、24中、44中和梅花山中学工作。1986年3月,李兹因脑动脉血管严重硬化提前离休。

  提前离休,让这位老共产党员非常“不甘心”。他说:“我是党员,至少应该工作到60岁,待身体好些了,我还要继续为人民服务。”

  说到做到,仅仅5个月后,身体稍有好转的李兹就加入了重庆市和北碚区老干部报告团,以每年单独作报告70余场的频率,到学校、机关、部队和企业宣讲。

  1998年,李兹偶然得知自己的一位老战友在默默资助贫困学生,深受感动。“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和全社会的参与,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当年,李兹多次联系北碚区关工委、老干局等单位,发起让全区干部“一帮一献爱心,帮困助学”的倡议。

  1999年,在李兹的努力下,北碚区副处级以上的干部每人都结对帮扶了一名贫困学生。李兹个人则联系了13名学生,一般每人每年资助400元,家庭相对贫困的每年资助800元,直至大学毕业。此外,逢年过节或孩子有急需时,他还会临时资助。

  14年资助46名贫困学生

  此后,李兹资助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到今年,已经有46名学生先后接受过他的资助。

  如今,27名已经大学毕业的受资助学生开始了“爱心接力”——他们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家庭贫困的学弟学妹们上学。对此,李兹很欣慰,但又有些不放心:“刚毕业的孩子,收入还不太稳定,很可能一时拿不出多余的钱去资助。”

  于是,李兹又当起了这场“爱心接力”的守护人,一旦知道哪一笔资助没有及时到位,就用自己的离休金补上。

  “李爷爷”成了很多受资助的孩子们心中的温暖。每逢大年初三,李兹位于北碚5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都会迎来许多前来看望的学生。这一天,李兹必定亲自下厨,做一大桌饭菜招待“孙孙”。后来,学生越来越多,房子挤不下了,李兹就请大家在楼下的餐馆吃一顿,“那一天,充满欢声笑语,是我一年里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李兹学会使用手机后,常常会收到孩子们的短信,大多是表达感谢的,每一条,他都要认真回复。在李兹的手机里,有这样一条回复短信:“离休后,我还有机会为大家服务,是十分幸运的,你们给我提供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我也要感谢你们。”

  李兹的“三不”原则

  再过3个月,李兹就81岁了,尽管思路仍然清晰,但讲话的声音还是不如过去洪亮。今年,李兹到各地宣讲的次数下降到了10多场。“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少,但我的‘三不’原则不会改变。”李兹说。

  所谓“三不”原则,是指不收钱、不受礼、不吃饭。这是李兹作为北碚区老干部报告团副团长定下的规矩,也是他多年坚守的承诺。

  “钱没收过、饭没吃过,可学校送的红领巾和合影照片却收了不少。”对于“三不”原则,李兹有些“较真”,甚至是受资助的学生们买来的水果,也要求他们原封不动地拿走。

  李兹说:“我已跨入耄耋之年,我要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形象,这是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事。”(记者 颜若雯)

(责编:李伟(实习)、吴斌)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