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陝西佳縣

黨建引領繪就基層治理新圖景

2025年07月18日09:21    來源:農民日報222

盛夏的葭州(佳縣的古稱),草木競發,萬物並秀。近年來,陝西省佳縣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系統構建“家門口”黨建,創新實施積分賦能、德治潤心、調解聚力三措並舉的基層治理新模式,著力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有效破解了治理資源分散、群眾參與不足、矛盾化解乏力等難題,為佳縣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層基礎,繪就了一幅充滿活力、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基層治理新圖景。

積分制激活治理內生動力

近日,在金明寺鎮呂家墕村,駐村工作隊聯合村“兩委”舉辦了一場“愛心超市”積分兌換活動。在現場,17戶村民憑積分兌換了保溫瓶、洗衣粉等50余件物資。村民劉海軍兌換了一袋面粉和兩瓶食用油后臉上笑開了花:“打掃村內道路、調解鄰裡糾紛都能拿積分,積分還能當錢花!”

佳縣堅持黨建引領,將積分制作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金鑰匙”,構建“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共建共享”模式。村民通過參與矛盾調處、治安巡邏、環境整治、志願服務等可以賺取積分。積分由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及村民代表組成的評議小組定期公開、公平核定,確保公信力。憑借累積的積分,村民便可到村裡的“愛心超市”自由兌換生活物資。積分制實施以來,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空前高漲,實現了從“旁觀者”到“主人翁”的轉變。

如今,行走在佳縣的鄉村,村容村貌更加整潔有序,鄰裡關系更加和睦融洽,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勤勞節儉、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風尚日益深入人心。小積分如同精巧而有力的“杠杆”,巧妙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等要求,融入村民日常可感可知的行動指南和價值激勵中,探索出一條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的新路子。

道德講堂涵養文明鄉風

7年前,坑鎮赤牛坬村率先創辦道德講堂,將其作為培育文明鄉風、提升村民素養的重要陣地,並保持每年30多期的高頻率授課。多年來,講堂精心設置課程內容,不僅涵蓋中華傳統美德、家風家訓、法律法規,更注重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先后邀請全國道德模范路生梅、“中國好人”任鳳祥等先進人物到場宣講,參與聽課的村民累計達2000余人次,其影響力早已超越本村界限,輻射延伸至周邊多個村落,成為區域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麗名片。

用好道德講堂,變“群眾找服務”為“服務送上門”。佳縣以黨建為“主引擎”,將道德講堂與積分制雙軌並行,以村規民約立文明標尺,以積分激勵促行動自覺,引導村民見賢思齊。村民在講堂中受到感化,更在實踐中通過積分將善行義舉轉化為看得見的回報,形成了“學有榜樣、行有動力、評有依據”的良性循環。

“佳理·好商量”推動多元解紛

近日,在劉國具鎮王元村的天然氣管道鋪裝現場,村黨支部書記經過兩小時的耐心調解,成功化解兩戶村民的土地糾紛,促成雙方握手言和。這是佳縣推行“佳理·好商量”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的縮影。

近年來,佳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打造“佳理·好商量”調解室,發揮鄉村能人、民警等地熟、人熟、事熟的優勢,針對婚姻家庭、土地糾紛等常見矛盾糾紛,採取“當事人陳述+鄉村能人點評+民警釋法”模式,將鄉情倫理與法治教育有機融合,既化解個案矛盾,又實現“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打通了矛盾糾紛調處“最后一公裡”。據不完全統計,自2024年以來,“佳理·好商量”調解室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16起,調解成功率達100%,實現“家裡好商量、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的目標。

此外,佳縣以“五級五長”管理為抓手,建立由片長指揮,村(社區)主抓,網格長負責,樓棟(排)長、巷道長、街(監)長聯絡,樓層長、院落長、門店長、中心戶長包戶的治理模式,努力做到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

從“單兵作戰”到“協同共治”,佳縣堅持黨員帶頭、自治為本、多元參與理念,確保村務有人管、有人干、能干好,做活基層治理“大文章”。“我們將持續深化黨建基層治理行動,不斷加強隊伍建設,聚焦群眾生活中的‘關鍵小事’,把‘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落到實處,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佳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李萬宏說。(許倩 磨燁彬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胡明寶)

(責編:薛瑞、王先進)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