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11:1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222
近些年來,浙江省江山市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共促的思路,通過強弱搭配、強強聯合推進黨建聯建,集聚土地、項目、資金等要素,因地制宜優化配置,打破村與村之間單打獨斗的發展局限,推動各村抱團發展。從“一村富”到“連片富”,全市以黨建聯建,有效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成功培育湖羊、蛋雞、菌菇等特色產業,帶動全市69個村集體薄弱村增收1000多萬元。
片區組團“六聯”共建
“這是我們17個村抱團成立興村公司后的第一筆分紅,雖然金額不多,但提振了信心。”峽楓羊韻片區、峽口鎮連豐村黨支部書記葉少章說。
去年,峽口鎮由村集體經濟基礎較好的楓石村牽頭,與鄰近村、薄弱村黨組織開展黨建聯建,抱團成立興村公司,推進規劃共商、項目共建、產業共興、利益共享。如今,興村公司已將業務拓展至農貿市場管理、農事服務等5大領域,年營收160萬元,分紅34萬元。
著力提高跨村聯建成效,江山市結合“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建設,積極探索“大鎮帶小鄉、強村帶弱村”的片區組團發展模式,建立實施組織聯建、項目聯建、產業聯富、活動聯辦、隊伍聯育、陣地聯享的“六聯”機制,解決聯建村之間思想不統一、步調不一致等問題。
目前,全市已構建絲路古韻、醉美碗窯、峽楓羊韻等十大組團片區,聯建實施53個片區帶動型項目,助力群眾增收。
重點項目提級管理
為加快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江山市聚焦部門涉農資金分散投入、整合不夠等問題,推動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等10個部門建立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協調會商機制,鄉村振興部門與重點行業部門定期會商,共推村集體經濟增收。
項目要發力,需要多方協力、機制給力。在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協調會商機制牽頭下,市級層面全面統籌縣鄉兩級資金集合、政策集成、項目集聚優勢,謀劃推動一批致富成效好的村集體經濟發展重點項目。以“按時按需”的原則定期召開會商會議,實行重點項目提級調度、提級管理、提級推進,重點研究制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計劃,統籌安排項目資金,建立全市涉農重點項目庫。實時跟進項目建設進度,研究破解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問題,為共富項目落地提供全程服務保障。
“通過市裡的提級管理、協調幫助,重點產業園項目終於落地清湖。”清湖街道黨工委書記毛彥介紹。借力市級涉農資金盤,清湖街道26村聯建共富產業園,可為村集體帶來1500萬元租金收益。
“三合”模式高效整合
近日,走進碗窯鄉府前村石頂嶺角江山烏骨雞共富聯合體項目施工現場,機器轟鳴聲、施工敲打聲交織不斷。
年初,醉美碗窯片區的9個村書記圍繞如何抱團發展,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懇談會。每個村深入摸排本轄區的閑置資源,梳理基礎設施、主導產業、資源優勢等信息,以黨建聯建模式抱團,合資入股、整合力量,推動大項目在小鄉村落地。
“有的村有閑置土地,但沒有資金。有的村想擴大產業規模,卻沒有用地指標。現在大家抱團,有錢出錢、有地出地、有力出力,困境迎刃而解。”醉美碗窯片區重點村黨委書記楊建平說。
自去年起,江山市探索推行信息集合、土地整合、產村融合的“三合”發展模式,以農業標准地建設、土地綜合整治、閑置農房盤活強化零散、低效地塊整合利用,以產業項目、共富工坊等要素,牽引推動產村融合性發展。在土地整合方面,推行“三權分置”改革,採取“企業+村集體+農戶”的聯農帶富模式,構建起“盤活+融合”價值鏈。(本報通訊員 江組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