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重慶雲陽織密干部“八小時外”監督網,確保干部——

思想不滑坡 行為不越軌

2025年05月30日11:2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八小時外’是小事小節問題易發高發時段,如果一開始不引起警惕、不加強監管,久而久之小事小節就會發展成不顧原則、失去底線的違紀違法問題。”近日,重慶雲陽縣委組織部對機關年輕干部開展端午節節前集體廉政談話時,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劉春節叮囑。

為解決干部“八小時外”監督方式單一、收集信息渠道有限等問題,近年來,雲陽縣聚焦干部“八小時外”監督難點和盲區,在筑牢行為防線、延伸監督觸角、強化監測預警上精准發力,織密織牢全天候監督網,打造從嚴從實干部管理監督新常態。

劃清行為底線 筑牢思想防線

制發干部“八小時外”管理監督辦法,明確執法監督、項目建設、財務管理、干部人事等重要崗位人員為主要監督對象,細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等3大方面28項重點監督清單,列出發表錯誤言論、酒駕醉駕、參與封建迷信、違規收受財物、生活奢靡、家風家教缺失等重點監督事項,為干部言行劃出“警戒線”。

針對新提拔領導干部、年輕干部、重點崗位干部等關鍵群體,開設紅色課堂、廉政講堂,以“理論+剖析”“點評+交流”的方式觸及內心深處,督促干部自覺接受監督、時刻自警自重。

“‘八小時外’問題隱蔽性強、迷惑性大、監督難度大,針對可能出現的各類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必須突出源頭防范,不分時間、不分地點地抓早抓小。”縣委組織部干部監督科科長高波介紹。

同時,雲陽縣還通過分層分類簽訂“八小時外”行為規范承諾書,完善“八小時外”重大活動、重要事項報告登記制度,常態開展干部崗位變動、組織處理、重大變故、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等“五必談”,健全“正面典型引領+反面案例警示”機制,定期開展旁聽庭審、觀聽榜樣事跡報告等沉浸式教育等,教育引導干部強化自我約束、規范個人言行,確保思想不滑坡、行為不越軌。

整合各方資源 延伸監督觸角

開展“部長走基層行動”,區分主要負責人、縣管副職、中層干部、一般干部4個類別,通過專項檢查、談話了解、調查問卷、走訪調研、相互評價等看聽查辨的方式,繪好干部“八小時外”的“立體畫像”。

同時,聘請“兩代表一委員”等擔任干部監督員,明確關注黨員干部“三圈”現實表現、收集整理群眾口碑意見等5項監督職責,同步建立干部“八小時外”監督檔案,推動監督網絡有效覆蓋。建立訪家庭成員、訪社區干部、訪鄰裡街坊、訪服務對象的“廉政四訪”機制,採取問生活情況、問思想情況、問廉潔情況“三問”形式,詳細了解干部“八小時外”表現。今年以來,開展家訪行動及時掌握干部“八小時外”監督有效線索21條。

“經常性、近距離知事識人,把干部‘八小時內’和‘八小時外’的管理監督貫通銜接起來,將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干部及時甄別出來,堅決防止帶病提拔、帶病評優。”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軍在2025年干部監督工作專題調度會上強調。

為確保全面及時發現干部監督有關問題,雲陽縣還持續優化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制度,整合紀檢、巡察、信訪、審計等單位干部監督資源,建立黨紀政務處分、組織處理、信訪舉報等7類干部負面信息明晰庫,實行“動態送達、即時匯總、定期溝通”機制,推動由組織部門“單兵作戰”向多個單位“團隊協作”轉變。搭建“大數據+雲上民生”平台,健全“12380”電話、網絡、來信來訪相結合的舉報受理體系,組建專項組開展存疑核查,實現問題“受理—核實—入庫”工作閉環。

瞄准關鍵節點 強化監測預警

雲陽縣緊盯元旦、春節、“五一”、端午等重要節點,專項開展廉政風險隱患梳理排查。建立干部“工作、生活、家庭”3個監督負面清單庫,督促各級黨委(黨組)運用談心談話、提醒函詢、警示教育等手段,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防微杜漸、及時糾偏。

此外,還健全負面信息預警管理機制,根據問題性質、嚴重程度實行“紅橙黃”分類賦色管理,動態下發提示清單,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職級晉升、考核等次評定、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 

對存在涉賭涉黃、失德失信、酒駕等6類情形問題的干部實施“紅色”預警,職級晉升、提拔使用一律叫停,並啟動組織處理程序﹔對存在家教家風不嚴、有不良反映、造成負面輿情等5類情形問題的干部實施“橙色”預警,責令干部本人作出書面檢查,設置整改觀察期,動態跟蹤管理﹔對存在作風品行有瑕等4類情形問題的干部實施“黃色”預警,及時開展提醒談話。今年以來,針對“八小時外”問題開展約談提醒11人次、組織處理2人,持續釋放強烈震懾效應。

“黨員干部遵規守紀是無條件的,無論是‘八小時內’的工作履職,還是‘八小時外’的社交生活,原則不能破、界限不能越、規矩不能壞。”縣委組織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劉義表示。(本報通訊員 黃川)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