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10:1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核心提要
●“一校一策”把脈問診、幫扶指導,提質擴面抓黨校建設
●立足洛陽產業發展基礎優勢,分產業鏈開展定制化培訓
●辦好創新課堂、實訓課堂、實踐課堂“三個課堂”
“培訓很及時,很受啟發”“擊中了我們的困惑點,很解渴”……在萬物萌生的四月,河南洛陽市洛邑大講堂·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首期主題培訓班正引發參訓干部熱議。類似精准有效的提能實招,如今正惠及洛陽廣大干部。
在提升干部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所具備的能力方面,洛陽也曾面臨現實的三重挑戰,即基本培訓如何實現全覆蓋、高質量?如何讓課堂與中心工作同頻共振,讓專業培訓更聚焦精准?怎麼讓干部更好投身實戰,從“紙上談兵”到“躬身入局”?
瞄准現實,對症下藥。近年來,洛陽以基本培訓為牽引,從強陣地、精專業、重實戰三方面破題,通過擴容提質建強黨校,讓全體干部“學有優教”﹔緊扣新能源、文旅等重點產業靶向“滴灌”,讓專業培訓“解渴管用”﹔選派干部赴沿海城市“取經”、下沉一線“揭榜領題”,把實戰課堂搬到先進地區和基層一線等舉措,出實招填補干部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補足能力短板弱項,系統化提升干部助力本地高質量發展的深厚功底。
提質擴面 建強黨校陣地
“名師手把手指導,幫我解開了許多教學困惑,收獲了成長與進步。”近日,提起接受市委黨校名師深度幫扶的經歷,洛陽市孟津區委黨校青年教師耿林林仍心懷感激。
同有些區縣黨校一樣,孟津區委黨校新進青年教師面臨缺少名師指導的問題,影響了整體教學質量。得知這一情況后,洛陽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組織優秀教師團隊赴孟津同該校青年教師座談,通過分享自身成長經歷現身說法,對他們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開展針對性指導。
“一校一策”把脈問診、幫扶指導,是洛陽市提質擴面抓黨校建設的“金鑰匙”。針對場地、經費和師資受限的縣級黨校,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指導其統籌用好全市優質網絡課程、全市黨校系統優秀師資等資源,採取分段式培訓辦法,進而完成中長期培訓任務。同時,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調研,全面摸清10類基本培訓對象的數量、類別等關鍵數據,摸清各級黨校班次設置、培訓規模及教師現狀,從而及時補齊短板弱項。
精准“滴灌” 淬煉專業能力
四月的洛陽,花如海,車如龍,人如潮。今年清明假期,洛陽文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接待游客329.9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7.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37%和9.42%。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洛陽文旅的“長紅”,離不開組織部門的精准助力。順應文旅產業新趨勢,市委組織部針對性設置文商旅融合發展、營造特色消費場景等6期培訓主題。去年8月開班的賦能城市旅游主題培訓班,至今已培訓縣區領導干部、企業領導干部等1700余人次,不少受訓干部表示已經成了半個“文旅專家”。
把培訓辦到文旅產業風口上,是洛陽聚焦中心工作、精選培訓內容,將培訓資源向重點領域精准投放,讓培訓跟著重點任務走,引導干部觀大勢、謀大事的生動寫照。
循著這樣的培訓思路,洛陽選好關鍵題,先后組織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賦能城市旅游、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等主題培訓﹔把准關鍵點,立足洛陽產業發展基礎優勢,以新能源、新材料、新IT等“四新一裝備”為重點,分產業鏈開展定制化培訓﹔選准關鍵人,圍繞“干什麼、學什麼”,匹配供需,精准調訓。如去年年底舉辦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訓,選取120余家有數字化轉型需求的制造業企業,對其負責人開展全鏈條、全方位培訓。
實戰練兵 激活發展動能
如何讓產業鏈“聯”起來、價值鏈“長”起來、產業體系“強”起來?2023年,洛陽選派優秀年輕干部深入制造業強市廣東東莞,開展為期6個月的跟班學習,深入了解其強鏈補鏈延鏈的成功經驗。
這樣的跟班學習,近些年在洛陽已陸續開展五批,洛陽相繼選派269名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優秀年輕干部奔赴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緊扣產業發展、城市提質、鄉村振興、國資國企改革等專題,深入一線探取“真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去年以來,洛陽鞏固提升“理論學習+洛陽實踐+外地經驗”的培訓體系,重點辦好創新課堂、實訓課堂、實踐課堂“三個課堂”,切實把干部教育培訓成果轉化為干部能力提升的實效。
到先行地區去,辦好創新課堂﹔到項目現場去,辦好實訓課堂。邀請市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與推動高質量發展關聯度高的市直部門領導到黨校主體班授課,探索“一個縣區一堂課”現場授課模式,同時把課堂拓展到項目工地,引導學員在工作實景中和操作層面深入思考問題。
辦好實踐課堂,助推干部到基層一線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干。近年來,洛陽先后分兩批選派189名缺少基層履職經歷的年輕干部,到全市各鄉鎮(街道)開展為期一年的挂職鍛煉。為確保基層歷練不是“鍍金”、不當“過客”,篩選確定助推文旅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科技產業社區建設等10個年度調研課題,由年輕干部打破部門限制,自由結合組隊,跨領域“揭榜領題”。目前,已形成調研報告3期,部分意見建議已被相關單位部門採納,為政策制定和工作推進提供了有益借鑒。(本報通訊員 洛組軒)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