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10:1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大江奔騰,潮水涌動。一邊是巨型貨輪劈波斬浪、集裝箱卡車來往如梭,一邊是生產車間熱火朝天、就業集市人才濟濟……四月的張家港,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機。
張家港是一座通江達海、開放包容的城市,綜合實力連續31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前三甲”,市域總面積999平方公裡,共有各類商事主體超22.6萬家。如何當好黨建惠企“店小二”,急企業之所急、幫企業之所需,打造安居樂業、創新創業的沃土,是張家港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先行區的“必答題”。今年以來,張家港市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突出問題導向,高質量開展黨建惠企專項行動,通過搭建“海棠解憂”直通車、開展“換位跑一次”活動、廣拓產業鏈上“朋友圈”,不斷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賦能蓄勢、提速奔跑的企業發展新優勢。
搭建“海棠解憂”直通車
企業的用工缺口如何?群眾的求職意向有哪些?緊盯一季度企業復工招工和勞動者換崗擇業高峰期,張家港市靠前謀劃,統籌市鎮村三級聽民聲平台,搭建“海棠解憂”系列直通車,發動黨員進村社、進企業、進高校,開展用人企業與待業群眾雙向摸底,形成用工需求、求職意向“兩張清單”。由人社局黨組牽頭,積極開展新春招聘會、局長直播帶崗、跨省勞務協作、AI數字就業咨詢……花式“組合拳”,讓企業與求職者實現“雙向奔赴”。
就業需求在哪裡,招聘會就開到哪裡。突出重心下移、精准滴灌,張家港市以全市五級“海棠花紅”先鋒陣地為載體,統籌人社、公積金中心、醫保、工會等單位資源下沉村社一線,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因地制宜開展“春風行動”“就業護航行動”“人才夜市”等品牌活動,目前,累計組織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88場,提供崗位超5萬個,為2000人次提供“家門口”的勞動維權和法律援助服務。
“黨建工作要跟著群眾需求走、跟著經濟發展需要走,我們堅持黨建搭台,推動機關部門領辦一行動、黨組織領辦一項目、黨員領辦一件事,將優質資源、政策解讀、暖心服務打包送到企業和群眾身邊。”張家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市級機關工委書記朱文驍表示。
開展“換位跑一次”活動
“從立項到拿地僅用了3個月時間,一次性拿到不動產登記証、建設工程許可証和建設工程規劃証,這樣的‘張家港速度’讓我們更有信心!”萬誠科技汽車智能電控升降系統項目負責人嚴建民點贊道。
企業的信心,不僅僅是因為新項目達產后將年增3億元銷售額,有效拓展企業擴產增效、轉型升級的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組織的堅強保障讓項目建設提速奔跑。
一季度以來,張家港市全面部署開展“換位跑一次”活動,鼓勵黨員以市場主體或普通群眾身份,設身處地查找服務與需求、政策與落地之間的差距。
“在‘換位跑一次’過程中,我們以企業視角出發,了解到企業在辦理項目立項、征地報批、開工建設等過程中存在手續繁瑣、流程冗長等問題,建立‘一項目一方案’服務清單,手把手指導企業准備資料、辦理手續,施工証辦理時間由原來的30個工作日縮短至6個工作日,實現‘拿地即開工’。”張家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交易管理科張曉說。
不僅如此,張家港市聚焦規劃用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項目建設關鍵環節,組建8個行動支部,通過把“支部建在審批鏈條上”,推動黨員緊跟項目發展節奏想策略、謀實招、優服務。截至目前,張家港市共開展“換位跑一次”活動2600余次,推動解決創新創業機制、營商環境優化等疑難問題670余個,有力推動惠企服務提質增效。
廣拓產業鏈上“朋友圈”
張家港富瑞特種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天然氣液化、儲存、運輸、裝卸及終端應用領域的龍頭企業。“我們和清研檢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鏈上多家科研機構、高校院所形成合作,有效破解了液氫產業鏈核心裝備的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公司黨支部書記、行政總監周志成說。
核心技術攻關對企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鏈價值攀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中還有科研投入、回報周期等一系列問題,“見子打子”難以真正破解產業發展斷點、堵點。
著眼構建全面有效的產業發展服務體系,張家港市按照“一鏈一冊”方式,動態構建企業需求、部門資源、行動項目三張清單,聚焦企業發展過程中資源斷鏈、資金斷缺、研發斷層等難題,積極推動政務端、企業端、科研端、金融端、協會端、服務端“六端”黨組織協同共建、統籌發力,不斷延伸“產業鏈黨委—‘六端’黨組織—鏈上單位黨支部”組織根系,形成資源聚合效應。
在此基礎上,張家港市大力建設產業鏈黨建協同創新矩陣,全國首創產業專家創新資源平台,鏈接全國6.2萬余位專家和2621個創新平台資源,構建專家產業匹配度評價模型,集聚專家力量研判鏈上共性問題,助推薄弱環節延鏈補鏈。
據悉,張家港市正持續深化產業鏈黨建“紅鏈先鋒”工程,用好“紅鏈直播間”“產業圓桌會”“供需對接會”等一系列政企服務、校企對接、企企聯動平台,織密政策支持、產研融合、產業協作的“朋友圈”,助推全鏈提升、發展提速。(本報通訊員 張組軒)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