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教育培訓不能“穿舊鞋走老路”

殷其斌

2025年04月18日13:4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干部培訓教育一頭連著干部成長,一頭系著事業發展,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戰略性、基礎性工程。然而,有的教育培訓陷入了“為了培訓而培訓”的誤區,隻為完成培訓任務,不求培訓實效,這既浪費了教育培訓資源和干部時間,也難以實現提升干部能力、促進事業發展的目標。

拒絕“一刀切”,因地制宜謀發展。各地發展千差萬別,不同地區、不同部門所面臨的發展情況各有不同。在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的重任在肩,干部培訓理應聚焦前沿科技、金融管理等領域知識的學習,為干部賦能,使其能更好地引領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高質量發展。反觀欠發達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保障基礎民生的任務更加繁重,培訓內容就應緊密圍繞農業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精心設計課程,為當地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倘若無視地區差異,盲目“一刀切”,培訓與實際必然脫節,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會讓培訓淪為無用功,無法真正為事業發展注入實質動力。

摒棄“一鍋煮”,量體裁衣助干部。干部隊伍崗位職責、知識儲備、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其成長需求自然也大相徑庭。新入職的年輕干部,猶如初出茅廬的雛鷹,急需基礎業務知識和工作方法的培訓,幫助他們快速適應工作環境。而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則如同展翅高飛的雄鷹,渴望在戰略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面實現突破。若不能因材施教、缺乏針對性,隻會讓干部感到索然無味,難以滿足實際,更無法有效提升其工作能力。長此以往,必將減弱培訓興趣、降低培訓效果。唯有深入了解需求,有的放矢開展培訓,才能讓培訓精准射中提升干部能力、推動事業發展的靶心。

杜絕“走過場”,學以致用見真章。教育培訓的最終落腳點,是學以致用的成果轉化,可以通過“揭榜挂帥”“比武打擂”等方式,對培訓成效進行實踐檢驗,促進干部“營養吸收”,解決工作難題,推動事業發展。如果培訓結束后,干部依舊墨守成規“重穿舊鞋、重走老路”,那麼培訓就淪為“紙上談兵”毫無意義。要建立有效的培訓效果跟蹤機制,提升干部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既為上級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撐,又能與干部的績效考核緊密挂鉤,讓培訓成效在工作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防止“過度飽和”,科學規劃促協調。基層工作本就瑣碎繁重,如果不能科學規劃培訓,造成“小馬”高密賦能,無疑在“馬車”上又裝了塊石頭,不僅減少了原本“馬力”,增加“車重”,還會影響“車速”,與培訓的初衷背道而馳。干部培訓的頻率和時長必須科學合理,既要滿足干部提升能力的迫切需求,又不能影響工作正常運轉。隻有找准培訓與工作之間的平衡點,才能讓“工”“學”二者相互促進、協同發展。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制定規劃、合理實施培訓,准確掌握基層日常工作量、工作難度、業務短板等情況,精准規劃培訓內容與時間安排,巧妙避免工學矛盾,確保培訓與工作能夠協調共進,干部培訓才能真正成為推動干部成長與事業發展的助推器。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