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始終牢記人民至上

李 健

2025年04月18日08:51    來源:中國軍網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和國家性質,牢記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讓全體人民在共同奮斗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新征程上,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人民至上,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人民群眾心坎上,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從而凝聚起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礡力量。

堅守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歷史。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堅持人民至上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融入血脈裡。一百多年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無論是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還是戰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始終忠實踐行人民至上的理念,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優異答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深刻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系列根本性問題。實踐反復証明,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根本原因就在於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始終牢記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黨員干部要深刻把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內涵意蘊,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魚水情深、生死與共的關系,經常進行思想政治體檢,不斷滋養初心、筑牢使命、扛起擔當,始終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堅持為民用權。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毛澤東同志曾立下“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的“三不原則”﹔周恩來同志用“十條家規”約束親屬,要求“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谷文昌同志告誡家人“不許沾公家的一點油”,他跟林業打交道大半輩子,從未動過公家一根木頭……黨員干部要清醒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無論自身職位高低、手中權力大小,都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要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始終“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永遠銘記人民是共產黨人的衣食父母,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永遠不能脫離群眾、輕視群眾、漠視群眾疾苦”。黨員干部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樹立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不斷強化公仆意識,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把“公”字擺正做實,把“戒”字牢記心頭,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做到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增進民生福祉。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對於黨員干部而言,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擔任蘭考縣委書記后,雖然身患重病,仍帶領蘭考人民戰勝內澇、風沙、鹽鹼,換來了泡桐成林“千頃澄碧”﹔“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楊善洲,退休后主動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將一片荒山改造成了“茫茫林海”﹔“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帶領東山縣干部群眾拼搏奮戰建起防風固沙林帶,讓昔日沙塵滾滾的東山島變成了“東海綠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民造福不能喊喊口號、做做樣子,必須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黨員干部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自覺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准,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多做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的事,多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真正把政績留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心坎上。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