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擺正“家”與“塚”的那個點

洪夢君

2025年04月11日11:3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領導干部家風問題,曾說過:“‘家’與‘塚’這兩個字,它們很像,區別就在於那個‘點’擺在什麼位置。這就像家庭建設一樣,對家屬子女要求高一點才能成為幸福之家,低一點就可能葬送一個好家庭。”習近平總書記以這一巧妙的字形比喻,揭示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這一“點”的升降,不僅關乎家庭興衰,更折射出我們黨從細微處撬動黨風政風、以家風涵養作風的治理智慧。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我們黨歷來重視家風建設,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一直把家風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將其作為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便給自己定下三條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經濟恢復任務艱難繁重,他曾讓兒子毛岸英到工廠一線,擔任北京機器總廠黨總支副書記。工人們都很喜歡和信任這個年輕的書記,卻沒人知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毛澤東曾特意寫信告誡毛岸英、毛岸青:“人家恭維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危險。”周恩來也曾為親屬定下不搞特殊化的“十條家規”,連晚輩探親時乘公車都被視為“特權”而明令禁止﹔朱德要求家人“接班不接官”……這些紅色家風,無不體現了以“高一點”的標准立身齊家,將“家”字頂上的一點化作理想信念的燈塔。老一輩革命家用行動証明:家風之“點”擺得越高,黨性堤壩就越牢固。

黨的十八大前,“家”變“塚”的腐敗案例讓人觸目驚心。中央八項規定的出台,正是以“徙木立信”的決心,從一頓飯、一杯酒、一張卡等“小事”切入,將抽象紀律具象為“不可越雷池一步”的紅線。中央密集出台《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將“廉潔齊家”寫入制度,將“嚴管厚愛”從工作領域延伸至家庭細胞,明確要求領導干部管住“家裡那點事”。近年來,多地干部考察流程中也多了家屬廉政談話、政治家訪等舉措,這種從“單位監督”到“家庭監督”的拓展,使制度的籠子織得更密、扎得更牢。近年來查處的許多腐敗案件表明,錯誤的親情觀是引發腐敗的一個重要誘因。這就警示每一位領導干部務必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切實把嚴格要求配偶、子女當作為官的一件大事擺到重要位置,自覺站在維護黨的領導形象的高度,著眼於為黨的事業培養接班人、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正確教子成長。同時,各級黨組織應把家風建設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定期檢查有關情況,助推領導干部自覺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家”字的那一“點”,既是屋檐下的燈火,也是懸頂的戒尺。當千千萬萬家庭擺正“點”的位置,黨風政風自會清氣充盈,社會肌體必然生機勃勃。這或許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用“家”與“塚”的哲學告訴世界的真理:治國如治家,唯以嚴正之心守好方寸之地,方能於細微處見山河,在萬家燈火中鑄就復興偉業。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