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日11:3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黨性修養好、黨性堅強,遵守黨紀就會更加自覺,必然能夠在各種復雜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侵蝕,展現出良好的作風形象
黨性決定作風底色,作風折射黨性成色。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作風問題根本上是黨性問題。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對於共產黨人來講,能不能解決好作風問題是衡量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對黨和人民忠誠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直接關系到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關系到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為政之道,修身為本。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而作風則是黨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具體體現。黨性修養好、黨性堅強,遵守黨紀就會更加自覺,必然能夠在各種復雜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侵蝕,展現出良好的作風形象。反之,如果黨性薄弱、黨性修養不足,就容易在利益誘惑面前迷失方向,陷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不良作風的泥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以堅定決心、頑強意志、空前力度,持之以恆糾治“四風”,堅決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舌尖上的浪費”“會所中的歪風”“車輪上的鋪張”等作風問題,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但我們仍要清醒地認識到,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於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必須久久為功、抓常抓長。
改進作風也不能簡單就事論事,要透過作風看黨性,在解決作風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好黨性問題。比如,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根源是政績觀錯位,缺少了對黨的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官僚主義主要表現為盲目依賴個人經驗和主觀判斷,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核心是權力觀扭曲和官本位思想,缺少了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和對基層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則表現為追求物質享受、生活奢靡,背后反映的是黨性缺失,缺少了對黨的艱苦奮斗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思想上鬆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以上從作風方面體現出的種種表象,大多源於黨性修養上的薄弱,缺少了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
加強黨性修養是解決作風問題的必由之路。我們常講,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黨員干部的黨性不是與生俱來的,加強黨性修養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要把加強黨性修養作為黨員干部終身課題,不斷錘煉政治品格、堅守價值追求、提升精神境界、強化作風操守,才能從思想根源上杜絕作風問題的產生。
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則形必散。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堅定理想信念是根本。要堅持不懈強化理論武裝,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沉著應對,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要錘煉品格強化忠誠,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真心愛黨、時刻憂黨、堅定護黨、全力興黨,才能在關鍵時刻始終讓黨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要敢於擔當和斗爭,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才能沖鋒在前、勇挑重擔,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不猶豫、不觀望﹔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實我們黨的執政根基和群眾基礎。
徙木立信,取信於民﹔激濁揚清,久久為功。當前,全黨上下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加強黨性修養的必修課和基本功,常修常煉、常悟常進,使之成為一種政治責任、精神追求和生活習慣,以更加堅強黨性推動黨的作風持續向好。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