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5日09:32
三月的清華園,百花競開。主樓前的五星紅旗迎著朝陽冉冉升起,已逾百年的清華大學在陽光照徹下“人文日新”。
站在新坐標,清華大學第十五屆黨委聚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努力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培養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2023年12月,2.6萬余名黨員在400余個會場共同參加清華歷史上首次全校黨員集中培訓。清華大學在高校黨員集中培訓方面走在前,建立起一年四次的全校黨員集中培訓機制。
“全校黨員集中起來一起思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中我們這一代共產黨員的責任和使命。”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強調。
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高校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大優勢。清華大學始終牢牢把握黨的領導這一根本保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清華大學考察時的殷切囑托言猶在耳。牢記殷殷囑托,針對習近平總書記對清華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清華大學梳理完善“一事一冊”台賬,嚴格落實學習部署、建賬盯辦、督查驗收的工作機制,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從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努力開拓學校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到制定實施《清華大學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行動方案》再到出台《清華大學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學校黨委帶領全校師生擘畫高質量發展藍圖,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和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切實履行好領導職責。
藍圖繪就,更需上下同心、協同發力。清華大學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持續強化黨政協同:整合黨委辦公室和校長辦公室職能,成立黨政辦公室﹔加強黨委年度工作計劃統籌作用﹔將各單位黨委書記會與院長(系主任)會議整合為全校正職干部會議﹔強化黨委對機構編制工作的領導。
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從學校黨委到二級單位黨委、各黨支部、黨員,清華大學著力建設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不斷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清華大學一體推進教學研究單位設立與相應黨組織設置,改革二級單位考核評價體系,提高黨建引領在考核體系中的權重,強化減負增效。
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學校首次組織全校600余名中層干部和全體校領導分兩批到中央黨校進行為期一周的全覆蓋集中封閉培訓,專題研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健全分層分類干部培訓體系,制定《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訓實施方案》。
黨支部是黨組織開展工作的基本單元。2023年清華大學出台指導意見,明確教研室、研究所等的議事決策會議由本單位行政主要負責人和黨支部書記共同召集、定期召開,討論決定本單位重要事項並組織實施。推動教師黨支部與對應行政單位的黨政“雙向任職”比例從2023年6月不到20%提升至2024年底100%全覆蓋。明確將支部推動中心工作的成效和在教育教學等立德樹人工作中的作用發揮納入評價指標。
2023年12月,首次面向全校黨支部書記和副書記開展全員全覆蓋集中培訓。2024年首次舉辦教職工黨支部紀檢委員學習班。學校不斷完善黨支部書記和委員培訓體系,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以釘釘子精神深化改革創新,構建清華版“大思政課”格局
“形勢與我何干?”今年春季學期伊始,邱勇聚焦“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式現代化”主題,為大一新生講授第一堂思政課——“形勢與政策”課。在“雲端”,全國270所高校的130余萬學生同上了這堂思政課。在專家大課之后,小班教師郎昆圍繞“擺脫貧困——世界難題、中國實踐與清華擔當”進行研討。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清華大學自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推動“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革,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主題,校黨委書記擔任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創新採用“大班講授+小班研討”的授課方案,匯聚校內眾多院士、教授和青年教師一起打造思政“金課”。
大江南北,皆為課堂。2024年暑假,清華大學改版上新“思政實踐”課,4016名清華本科生在來自49個院系和職能部門的231位教師指導下,組成245支隊伍,將求知足跡印刻在祖國大地。
堅持“用不同的尺子量人才”。圍繞“六要”標准和“八個相統一”要求,清華大學於最近通過《清華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聘任管理辦法》,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系列,單獨進行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在職稱晉升、人才引進中加大對教學投入、教學實效和教學研究成果的考察,提高思政課教學實績的評聘權重,激勵和幫助教師努力成為潛心育人的思政課“大先生”創新《清華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聘任管理辦法》,將思政課教師統一納入教研系列,提高思政課教學實績的評聘權重。
“如春在花、如鹽化水”,清華大學努力構建起“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研究生導師開展導學思政、班主任輔導員開展日常思政、干部職工開展管理服務思政”的思政教育體系,努力構建起“大思政課”格局。
蒲公英的種子可以抵達遠方。學校成立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研究院等單位負責人和思政課骨干教師組成的工作專班,通過系列活動為全國思政課教師提供發展支持。依托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研修基地等平台,服務全國思政課教師人才培養。
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風清氣正促欣欣向榮
2024年4月,清華大學機關黨委向各部門單位發布《校機關作風建設年方案》,部署落實首問責任等13項主要任務。
8個月后,校機關各部門用行動交上了一份答卷:調研收集500多條師生意見並逐一推動整改,凝練出45條特色作風表述並公開接受師生監督,通知表格數量同比減少超過20%……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不避短、不遮丑,堅持“刀刃向內”,近年來,以嚴的標准、實的作風凝心聚力謀發展,以風清氣正促欣欣向榮。
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審議修訂了《中共清華大學委員會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實施細則的實施辦法》《清華大學領導班子成員廉潔自律規定》等多項制度。
確保標兵“立得住”、工作“不鬆勁”、經驗“可推廣”——2024年對校內黨建標杆單位、標兵黨支部等開展“回頭看”,撤銷兩個黨委、三個黨支部創建單位稱號。
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准——今年1月正式出台《教職工師德失范行為處理辦法(試行)》。
加強學生紀律教育——制定實施《關於加強學生紀律教育與管理工作方案》,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清華大學認真開展中央巡視整改“回頭看”,確保全部整改到位。完善紀檢、巡視、組織等信息溝通共享、線索移送、會商處置等工作規范,構建黨委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大監督”格局。
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相融合,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每周二中午,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黨支部固定舉行黨政聯席集體備課,探索黨建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及實踐途徑。黨員梁思思在學思踐悟中不斷提升育人水平,獲第六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一等獎第一名。
精儀系首創在工科大團隊中建設功能型黨支部,通過“支部建在連上”讓師生黨員在科研攻堅、項目攻關、完成重大工程任務等方面沖在前面,把團隊中的教職工和學生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協力奮斗。
這是清華大學不斷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縮影,也是學校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清華大學黨委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清華特色中國書院制發展,深化五育並舉,著力打造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培養新路徑。2023年,《踐行“三位一體”教育理念,培養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創新人才》獲評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成立碳中和研究院、集成電路學院、安全科學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等,清華大學心懷“國之大者”開展前瞻性的學科發展規劃,積極探索新型舉國體制下有組織科研模式,扎實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深度完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努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智慧天網一號01星、大規模智能光計算芯片等系列科研成果涌現。
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核心戰略,全職引進高華健、陳德亮等世界頂尖人才,清華大學黨委堅持黨管人才,打造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隊伍。建立青年教師導師顧問組制度,建好“領航工作站”,發揮“老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把更多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老黨員’就是這樣做的。”環境學院大氣所第一黨支部書記張少君說。他希望自己像郝吉明院士和賀克斌院士等老黨員一樣,“永遠立足解決國家急需的問題,並努力引領學科發展”。
從荷塘月色到雪域高原,從紫荊操場到深海遠洋,當三尺講台連接著960多萬平方公裡,在黨的帶領下,清華園的向上力量早已突破圍牆,化為傳承紅色基因、建設祖國的時代樂章。(王曉霞)
來源:清華大學網站
相關專題 |
· 高校黨建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