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7日10:1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冬季的江南,仍是處處綠意。陽光洒下,雖有寒氣,卻是止不住的融融暖意。
走進浙江寧波市海曙區洞橋鎮張家墊村,眼前的這個江南小村自是一派悠閑景象。不少村民在村口的廣場上晒太陽,旁邊設施完備的籃球場上,幾個少年熱火朝天地打著籃球。
“瞧瞧,我們村什麼都有,廣場、公園、籃球場,真不比城裡差。”“幾年前還又臟又亂,你看看現在變得多好。”
你一言我一語,村民們話裡話外充滿了欣喜。
近些年來,張家墊村黨總支帶領黨員群眾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繪就了一幅和和美美、蒸蒸日上的鄉村生活圖景。
齊心協力干大事
“黨組織是靠得住的”
2016年,張雲接到了組織的“求賢令”,他的老家張家墊村缺一個年富力強的帶頭人。他稍加思索,便欣然回村,擔任了村黨總支的“臨時書記”。“我一直在鄰村辦廠,做村支書沒有經驗,但我真的想為老百姓做點事情。”
當時臨近村“兩委”班子換屆,但工作不能停擺,必須讓黨員干部動起來、干起來,張雲決定從解決村民的心頭大事開始做起。
張雲帶著黨員干部到村民家裡走訪,逐個詢問意見。最終,決定從村民意見最集中、反映最強烈的事開始做起——修好村口那條泥濘坎坷的路。
這條路是張家墊村通往鎮裡的必經之路,路很窄,隻能容納一輛車通過﹔路不平,土質路面上坑坑窪窪。一到下雨天,大家伙都得小心翼翼,即便如此,車輪還是時常會陷在坑裡。
所有人都想把這條路修好,可難題在於,路兩邊空置的15間房屋竟然涉及40戶村民的產權,情況十分復雜。
“這是全村人想做成的事,事關你我他,我們必須得干成。”張雲在黨員大會上給大家加油鼓勁。短短15天,張雲帶領黨員干部一家家上門,一遍遍溝通,不厭其煩,最終跟相關村民達成一致,完成簽約。
房子拆了,路修好了,村民的心氣也順了。“現在這條路可是雙車道了,多氣派,這才是村裡的主干道嘛。”
這件大事干得漂亮,給張家墊村所有黨員干部打了一針強心劑,也讓村民們覺得這屆班子是靠得住的。
不久,村“兩委”換屆程序啟動,張雲順利當選村黨總支書記,其他“兩委”班子成員也全部當選。齊心協力干大事,全心全意干成事,成為張家墊村所有黨員干部們的共識。
黨員聯戶,一人一崗
“我也有辦事專員”
在張家墊村,每一個黨員家門口都挂著一個牌子,上面清楚標明了這位黨員的姓名、責任崗位,以及包聯哪幾戶村民。
自2016年擔任村黨總支書記伊始,張雲就積極推廣這項引導黨員群眾廣泛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舉措——“黨員聯戶”。全村65名黨員,按照“就親就近就鄰”原則,每名黨員包聯5—7戶村民。
“村裡大事小情很多,隻靠我們‘兩委’班子幾個人,很難面面俱到。‘黨員聯戶’可以發揮黨員們的作用,及時幫助鄰近的村民解決難題。”張雲介紹道。
房前屋后轉一轉,各家各戶串一串,送政策、解難題,一張細細密密的黨員服務網在張家墊村鋪就。
“我前一陣生病,是村裡告訴我治病費用可以補貼的,可幫了我大忙。”77歲的村民張國金說道。
從不知情、提要求,到村裡主動給、主動問,村民對村“兩委”和黨員們的感覺變了,聯系也越來越緊密了。
在“黨員聯戶”制度基礎之上,張家墊村還實行了另一項制度,“一人一崗,平急轉換”。
設置“常態崗”“特長崗”“應急崗”3類崗位,每類崗位下靈活設置子崗位。平時大家各司其職,一有大事,各個崗位的黨員們就自動轉換為“急時”崗位,沖鋒在最前面。
2021年強台風“煙花”從浙江正面登陸,疾風驟雨帶來的巨量積水淹沒了張家墊村。30多名黨員根據認領的“應急崗”就地“平急轉換”,在張雲的帶領下迅速投入戰斗。有的幫助村民做好家中防汛措施,有的泡在水裡轉運年老體弱的村民,有的開著自家的農用插秧機運送物資,哪裡有需要就在哪裡頂上,3小時內安全撤離了近500名村民。
“這不僅是認領了一個崗位,更是我們守護村民、守護村庄的責任所在。”張家墊村的黨員們都有同感。
平時,張雲會在村民大會上點名表揚黨員們做的好事實事,這讓黨員們有了很強的榮譽感、歸屬感、使命感,也讓村民們更加認可黨員的先進性。
群策群力發展致富產業
“歡迎來我們村的油菜花田打卡”
如今在張家墊村,春可賞百畝七彩油菜花,秋可享金色豐收喜悅,夏日有籃球對抗賽,冬日有圍爐煮茶,曾經城市邊緣的落寞小村靠著美麗的新村景聲名鵲起。
村裡人最津津樂道的就是油菜花田的盛景。去年三四月份花開時節,村裡精心打造的百畝油菜花田首次亮相,色彩斑斕的油菜花景觀名動四方,每天到這裡來拍照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
今天的成果來之不易。張家墊村既不依山傍水,沒有絕佳風景,又不沿海沿江可坐享漁業、交通等資源,村裡發展什麼富民產業是個大問題。
張雲帶著黨員干部們到各個先進村鎮考察學習,甄選發展項目,又多次征求村民意見,最終才決定抓住張家墊村離市區近的區位優勢,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中,張雲接觸到了浙江省農科院的研究人員。他抓住機會,表達了村裡想要發展景觀種植的意願。雙方經過一番協商最終達成合作,共同打造七彩油菜花田項目。
張家墊村黨總支把村民手中閑置農田集中流轉,再轉包給村裡的種糧大戶,種植省農科院提供的新型油菜花品種。
“說實話剛開始我也不知道種油菜花能不能掙錢,不過張書記頭腦靈,我相信他的眼光。”種植油菜花的種糧大戶張海平說道。
村黨總支還和省農科院下屬研究所黨支部開展了黨建聯建活動,邀請30多名專家來村裡“把脈問診”,教授新型撒種、施肥、除虫等技術,使產量增長30%。
百畝試驗田大獲成功,黃色、紫色、粉色,五顏六色的油菜花同時綻放,細細密密的花朵簇擁在一起,編織成一片濃烈的花海。人們在花田中的照片刷爆了社交媒體,一個半月,小小的張家墊村接待了4萬多名游客。
村干部帶著黨員們維持秩序、清理衛生、引導游客,保証大家的游玩體驗﹔村民們在村口的主干道上擺攤,售賣各種小吃、文創、農產品﹔花田邊的露營場地、兒童動感單車等配套設施也帶來了不少收入。短短幾十天,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10萬元。
而當年走訪村民詢問意見的做法,已經成為張家墊村一項定期開展的工作。所有意見匯集成“民聲清單”,是否可行、什麼時候實現,會在村民代表大會充分說明。
盤活舊廠房,外租給其他企業﹔重新整修菜市場,由村裡統一經營管理﹔建成羽毛球場、籃球場……一個個群策群力的項目落地,張家墊村的村集體收入已經從最初的每年3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00萬元。
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群眾心中自有評判。在年底村民代表大會上,張家墊村“兩委”班子成員獲得了全體村民的一致好評。張家墊村也獲得了浙江省善治示范村、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各類榮譽稱號。(本報記者 劉雅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