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鍛造現代化建設行家裡手

——學習貫徹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精神④

王一士

2025年02月13日09:0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解決的矛盾問題、戰勝的困難阻力,一點也不會比過去少,解決起來也更考驗勇氣和智慧,亟須增強廣大干部的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

近日召開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指出,要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能力是干事之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特別是推進現代化建設能力尤為重要、迫切需要。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方位深層次加速演進,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解決的矛盾問題、戰勝的困難阻力,一點也不會比過去少,解決起來也更考驗勇氣和智慧,亟須增強廣大干部的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從實際看,黨員干部的能力總體素質是好的。但要看到,面對現代化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部分干部在能力上仍存著在一些問題不足。比如,有的政治能力弱化,缺乏政治敏銳性,對國內國際局勢演變不研究、不分析,對黨中央的戰略部署理解不深、把握不透,應對重大考驗束手束腳、“本領恐慌”﹔有的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力有欠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水平還不夠﹔有的領導能力虛化,調查研究“走過場”,盲目決策“拍腦門”,制定政策“水土不服”,缺乏前瞻思考和底線思維,對潛在的風險隱患預判不及時、防范不到位﹔有的工作能力軟化,思想僵化、因循守舊,固守“老辦法”、“舊經驗”,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守株待兔”、“蹈故習常”,服務群眾不深不實,推動發展本領不足。

干部能力的“供給側”和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側”供需脫節,既有干部主觀上的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懈怠、內驅力不足的因素,也有用新機制、新手段、新舉措加強干部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不到位的問題。新征程上,要把提升能力、增強本領擺在重要位置,進一步夯實理論根基,全面提升履職能力,強化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努力練就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群眾、防范化解風險的真本領、硬功夫。

練就過硬本領,需要組織培養。理論素養是最根本的本領。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深刻把握“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的重要內涵,深切感悟“六個必須堅持”蘊含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掌握好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才能在現代化建設中不迷失方向。要靶向發力、精准“育苗”,緊扣本地區發展大勢和中心大局,抓實專業能力訓練,緊密結合現代化建設的本領需要,完善課程體系,創新方式方法,大力開展人工智能、數字技術、應急處置等基層渴求、干部渴盼的專業能力培訓,用好用活高校院所、廠辦車間等特色資源,把培訓辦到大學校園、辦到科研一線、辦到實踐基地、辦到需求前沿,以“小、專、精、實”的高質量培訓賦能干部專業能力提升。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鼓勵引導一線實踐鍛煉,推動干部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信訪維穩、應急處突等急難險重主戰場,深入產業發展、園區運營、科技創新等現代化建設主陣地,在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加快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加強經濟欠發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干部相互挂職,讓干部在陌生的土壤“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向外伸展”,在完成復雜棘手任務、應對風險考驗中錘煉本領、增長才干,早日成長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才。

“責重山岳,能者方可當之。”擔好應盡之責,全面提升現代化建設能力,干部要樹牢終身學習的理念。堅持常思常悟、常用常新創新理論,自覺推動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攻堅克難。把提高政治能力作為終身必修課題,時時處處從政治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把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和奮斗目標,吃透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和施政綱領,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現代化建設需求需要,優化發展思路、科學制定政策、熱情服務群眾,真正將“國之大者”“黨之大計”了然於胸、付諸於行。修好政績觀這門必修課,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根本問題,時刻以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標准,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想事謀事干事,扎扎實實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