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貴州貴陽市烏當區:

黨建引領“強雙基” 鄉村治理增質效

2025年02月12日09:00    來源:農民日報

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干部力量向基層充實,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切實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

近年來,貴州圍繞基層基礎“強雙基”,以“黔進先鋒·貴在行動”為總載體,聚焦減負、增收、提質、拓渠、優考5個方面,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著力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機制的健全和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最終要落到每一個基層干部身上。怎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使基層更加活力有序?日前,記者走進貴陽市烏當區的村庄和社區尋找答案。

基層減負:厘清“應盡之責”與“應減之負”的關系,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

小寒節氣前,新場鎮達古村已經全面完成城鄉水務一體化支管鋪設工作,村黨支部書記徐興波這幾天密集帶著村“兩委”干部入戶。

“年前都走一遍,看看大家還有什麼困難,好及時解決。”結束岩上組走訪后,徐興波和記者聊起近段時間的工作,“基層減負后,村子這塊的事務輕了很多,以前都要留兩三個人在村委開証明、整資料,現在我們基本上就是做好本職工作,大家都在入戶跑事情,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徐興波認為精力更加集中的背后,是烏當區堅持基層減負、持續鬆綁賦能帶來的變化。通過印發《烏當區村(社區)“三項清單”(2024版)》,規范村(社區)工作事務47項、正面証明事項7項,嚴格執行不出具負面清單証明事項20項,持續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實行村級基礎數據“一張表”平台進行數據填報,建立動態更新管理機制,社會事務類嚴格按照市級下發的“三張清單”執行。

在落實基層減負的同時,烏當區著力為鄉鎮(街道)擴權賦能,深入推進“街道吹哨、部門報到”、農技骨干下沉等工作機制,下沉39名編制人員到鄉鎮(街道),選派駐村工作隊20支,在職報到黨員4013人,黨組織結對共建解決實事44件,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和徐興波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龍廣路街道振華第一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楊再萍,之前居民去藥店開藥都需要社區出具疾病証明,現在明確不用開類似証明后,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去干更有用的事。“少折騰、求實效”已經成為思想共識。

提高待遇:建立保障機制提高村干部報酬,激發基層干部工作熱情

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前,新場鎮王壩村的羅啟文返鄉經營了一家茶葉加工作坊,2013年4月加入村“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13年。從作坊老板到振興“頭雁”,羅啟文交出的成績單是帶領村集體公司實現營收793萬元。說到區裡建立正常增長機制提高村干部報酬,羅啟文難掩幸福的笑容:“我們是趕上好時候了,從去年7月起,每個月增補500元的工資已經到賬了,在村裡面越干越踏實,也更加堅定要認真干事,要對得起組織的決心。”

“現在不僅是工資多了,村‘兩委’的福利越來越豐富,漲工齡、提學歷都有我們的份兒。”在離王壩村14公裡的百宜鎮紅旗村,村黨支部書記王國霞也有同樣的感受。

近年來,烏當區在提升村干部待遇報酬上下功夫,切實提高了村級組織保障能力和村干部崗位吸引力,為下一步抓好村級換屆,激勵和吸引鄉村各類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按照村干部每人每月增加500元、社區工作者每人每月增加400元的標准,全面提高了村干部報酬和社區工作者薪酬,現在村干部‘一肩挑’達到每月5500元,社區干部‘一肩挑’達到每月5400元。”烏當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李聞鑒說道。

除了提高村干部待遇報酬之外,烏當區在科學設置村干部報酬崗位等級序列上也作了深入研究。結合實際制定指導方案,套改后村干部報酬增長標准與社區干部相同,每人每年將增長240元,村“兩委”“一肩挑”人員年平均報酬可達7.9余萬元,社區“一肩挑”人員年平均報酬7.3余萬元,激發了村(社區)干部隊伍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保証了隊伍的穩定性、戰斗力。

儲備精兵:注重后備力量的源頭培養,提升基層干部能力素質

貴陽市252路惠農公交專線開通以來,成為連接烏當區菜農和貴陽市市民的紐帶,穿梭城鄉、溫暖人心。

谷定村黨支部書記周定玉沒想到這次也能借助252專線的便利,做好周末市集的文章。去年11月30日,烏當區下壩鎮濱河小鎮首場周末特色集市熱鬧開市,首場市集約1.8萬余城區市民前來趕集,總交易額超300萬元。周定玉告訴記者:“252路公交火了以后,我們做了反向引流,盤活了現有閑置資源,把城裡人帶到我們村子裡來趕集。”作為后備力量成長起來的周定玉,是烏當區抓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的一個具體體現。

在后備力量的培育儲備上,烏當區採取了多項措施,結合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按照現有村(社區)“兩委”成員、本村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鄉村醫生、鄉村教師、大學畢業生“八個儲備一批”模式,聚焦政治素質、學習能力、帶富能力等,選拔儲備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305名,村(社區)平均儲備人數超過兩名。同時,用好黨校等陣地資源,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輪訓,組織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開展實地考察、走村(社區)觀摩,省內外各級各類鄉村振興示范點學習66人次,開展好學歷提升工程,擇優推薦優秀“兩委”成員參加學歷提升265人。

烏當區羊昌鎮圍繞“選、育、培、強”基層黨組織書記,發揮“領頭雁”作用,深入挖掘和培養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建立黨委班子幫帶“導師制”及現任黨支部書記聯系后備力量試崗培養機制,讓優秀后備力量到村試崗鍛煉。小寨村黨支部書記后備力量鮑青波在村裡面試崗鍛煉后,得到群眾一致認可,去年11月成功補選為紀檢委員。“被選上感到很高興,但是也明白責任重大,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很多事情要做,干起來更有勁兒了。”參加完區裡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能力提升培訓會后的鮑清波告訴記者。

無論是在培育儲備中成長起來的后備力量,還是在基層一線指導農業生產、服務農民的農技專家,在經年累月的持續耕耘與不懈探索中,基層組織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龔曉燕 張熙琦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