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08:57 來源:農民日報
北依黃河大堤,南臨日蘭高速,在河南省蘭考縣城的西北角,三義寨鄉付樓村就夾在其中。這裡曾經是十裡八村出了名的國家級貧困村,而今在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駐村第一書記裴東鑫的帶領下,以“零碳”鄉村建設為目標,付樓村探索出了農村智能微型電網、綠能村居等,源源不斷地釋放“風光紅利”,引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參觀、體驗、學習。
問需群眾,制定問題清單
2022年11月,裴東鑫初到付樓村,為第一時間掌握群眾的真實需求,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村裡的情況進行全面摸排。實地查看、入戶走訪、座談交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裴東鑫就對群眾所反映的難事、急事進行系統梳理,形成了“重點問題清單”。
當時正值冬季,緊鄰黃河的付樓村,河風吹來,寒冷刺骨。“村中老人多,冬季清潔取暖問題急需解決﹔村內沒有污水處理設施,所排污水對人居環境影響比較大﹔村小學由於辦學經費緊張、電線老化,學校冬夏兩季用不上也用不起空調。”棘手的問題擺在眼前,裴東鑫與村“兩委”商議后,決定將這3件事列為最先解決的問題。
由於處在蘭考縣西北風口位置,付樓村一年四季風能資源充足,全年太陽光有效利用時間達1200小時,遠高於盈虧平衡點950小時。裴東鑫當時想,若能將付樓村打造成農村能源革命的試驗場地,村庄的能源問題不僅能迎刃而解,而且村庄還能借力發展。有了方向,裴東鑫便開始籌劃。
恰逢蘭考縣創建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的契機,裴東鑫搶抓機遇,積極申請參加縣裡正在推進的農村能源革命。在多方爭取協調下,2022年底,付樓村引來了國家電投集團的入駐投資,風電和光伏發電設施開始建設,並注冊成立了村集體企業,統籌運營全村發電設施和應用場景建設,付樓村邁出了整村“零碳”化改造的步伐。
如今,從蘭考西高速收費站駛出,導航至最近的“新能源充電站”,往東北走6公裡便是付樓村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充電站一共有4個慢充、3個快充,一輛電動汽車最快半個小時就能充滿。”裴東鑫說。
立足實際,解決發展難題
夜幕降臨,行走在付樓村剛剛建起不久的光伏長廊下,燈光閃爍,甚是漂亮。312米的光伏長廊由429塊光伏板搭建而成,圍著一處水質清澈的池塘,可以看到野鴨在水中嬉戲。殊不知,就在大概一年前,這處池塘還是一個村庄污水集聚的臭水坑。
“光伏長廊是村裡又一處‘零碳’應用場景,長廊發出的電作為污水處理設備的運行動力,可將全村的生活污水轉化為達標中水排入池塘。”裴東鑫介紹,為解決村庄的污水問題,去年村裡安裝了污水處理設施,建成了“戶用三格式化糞池+光伏長廊+集中污水處理+池塘生物淨化”的新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人居環境的重大躍升。
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為了能盡快讓村小學的孩子們實現空調使用自由,在付樓村“零碳”化改造的過程中,同步對村小學的屋頂進行光伏板安裝,對學校的電路進行全面改造。
“以前是各年級分階段開空調,一二年級開一個小時,然后三四年級開一個小時,空調開得太多,一是電路受不了,二是電費太高,學校負擔不起。”說起村庄“零碳”改造,付樓小學校長趙越勝贊不絕口,“過去學校的電費一個月就2000多塊錢,現在‘零碳’化改造后,最少時一個月才幾十塊錢,太劃算了。”
培育產業,確保長久獲益
立足於新能源發展帶來的充沛低價電,裴東鑫提出在付樓村大力開發新的應用場景,在村集體產業富強美專業合作社產業園內搭建了“源網荷儲”一體化灌溉系統項目。
“現在村裡農業生產電力供應充足,解決了設施農業產業園的用電問題。”裴東鑫說,“源網荷儲”聯動,搭建微型離網系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可滿足園區內灌溉、照明、取暖等用電需求。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付樓村現已建成戶用分布式光伏35戶,全村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量超過1兆瓦,年發電量達120萬度。“現在我們村的風光發電是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發電量不僅滿足整個村子的用電需求,一年還能為村集體增加十幾萬元的收入。”裴東鑫自豪地說,村裡正在建設第四個應用場景風電試驗項目,到時全村年發電量將達到200萬度。
目前,在裴東鑫的帶領下,付樓村與國家電投集團深度合作,積極打造“光伏+”十大應用新場景,被中國投資協會認定為全國“零碳”鄉村標准試點。付樓村也充分發揮在農村能源革命中的示范引領作用,緊抓中小學生研學熱潮,打造了全省第一座“零碳”鄉村研學基地,謀劃“新能源特色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探索新時代鄉村振興新路徑。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培奇 范亞旭)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