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一非 郭世申
2025年02月11日09:42 來源:中國軍網
●提高文化修養,是內外兼修、涵養文化品質和精神氣質的過程,是提升文化素養和品位、增強文化自信和自覺的過程,更是砥礪強軍之志、錘煉勝戰本領、助力成長成才的過程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習主席強調:“重視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養全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文化可以養心志、育情操,是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黨員干部應當著力提高文化修養,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在矢志奮斗中書寫精彩的人生篇章。
文化修養是一個人對人文、科學等文化成果認知、理解、掌握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形成的價值觀念、知識儲備、視野眼界、審美情趣、情感意志等,對人的思想品質的形成、能力素質的培養、言行舉止的規范、精神境界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裡。”對軍隊黨員干部來說,文化修養必不可少。毛澤東同志曾提出一個著名論斷,“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佔領軍事文化發展的制高點,並有一大批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優秀指戰員,是我軍克敵制勝、成長壯大的重要法寶。軍隊黨員干部的文化修養是構成我軍強大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修養,是內外兼修、涵養文化品質和精神氣質的過程,是提升文化素養和品位、增強文化自信和自覺的過程,更是砥礪強軍之志、錘煉勝戰本領、助力成長成才的過程。
在讀書學習中滋養。“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讀書學習是一個“學識日進、修養日增”的積累沉澱過程,是提高文化修養最基本的途徑。抗日名將彭雪楓一生酷愛讀書,在緊張的戰斗間隙依然手不釋卷,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水平,從而集文韜武略於一身,以卓越的軍事才能立下赫赫戰功。當今,知識信息加速更新,軍隊黨員干部更應牢固確立“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的理念,多讀書、讀好書。要博覽群書、廣泛涉獵,為自己制訂讀書計劃,用各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不斷吸納新知識、認識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完善和優化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要孜孜不倦、學而不輟,保持“擠勁”“鑽勁”“韌勁”,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防止淺閱讀、碎片化閱讀,涵養“書卷氣”,祛除庸俗之氣和浮躁之氣。要多讀經典、熟讀經典,領略古今中外經典著作作為文化精華具有的獨特魅力,與先賢對話,與智者溝通,啟迪思維、豐富學識、增加智慧,提高思想的銳度、精神的高度,讓心靈受到洗禮、靈魂得以升華。
在精研深思中淬煉。“學而善思,然后可與適道。”文化修養是根植內心的一種修為、一種品質、一種情懷。鑽研思考是一個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和轉化的過程,也是提高文化修養的有效方法。粟裕善於從整體和系統的角度分析戰場態勢,因敵而變,做出精妙的作戰計劃,並且時刻為勝利而思考,終身在研究戰爭。通過鑽研思考知其意、明其理、悟其道,提高的不僅是能力、本領,也是文化修養水平。面對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軍隊黨員干部要提高文化修養,必須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凝心鑄魂,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領悟習主席就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感悟貫穿的深厚文化情懷、堅定文化自信、高度文化自覺、強烈文化擔當,不斷增強文化修養的思想引領。要研史析理,探究和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當代價值,中華傳統兵學的治軍智慧和勝戰謀略,以及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方法和路徑,厚積文化修養的歷史底蘊。要研戰謀戰,深入鑽研戰爭理論和作戰理論,探究現代戰爭制勝機理和作戰方式的新變化、遏制戰爭和打贏戰爭的新方略,充實文化修養的軍事意蘊。
在文化環境中熏陶。“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文化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塑造,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文化環境的浸潤、熏陶,是提高文化修養的實踐路徑。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新時代波瀾壯闊的強軍實踐孕育形成的具有我軍特色、彰顯時代精神、支撐打贏制勝的強軍文化,以悠久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源頭活水”,賦予了我軍自信自強、敢斗善斗、奮進奮發的嶄新精神氣質。軍隊黨員干部應在強軍實踐中修煉和展現革命軍人特有的文化品質和文化精神。要用強軍文化礪志鑄魂,從中汲取信仰信念的力量,把紅色基因植入靈魂、融入血脈,強固聽黨話、跟黨走的忠誠品格﹔用強軍文化礪戰激氣,從中汲取敢戰勝戰的力量,苦練軍事技能,磨煉頑強意志,砥礪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的血性擔當﹔用強軍文化礪行厚德,從中汲取奮斗強軍的力量,銳意改革、勇於創新,迎難而上、勇擔重任,嚴於律己、遵規守紀,樹立革命軍人的良好形象,讓文化修養水平適應強軍勝戰的時代要求。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