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以考核之變糾政績觀之偏

盧文華

2025年01月22日13:4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強化一線導向,深入到基層主要工作中、干部重點政績工程中,了解群眾的政績評價,獲取來自一線最真實的信息,通過實看,洞悉下情,了然於胸,全面准確地評價干部

政績觀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干部個人的健康成長,更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正確的政績考核方式,關系考核結果的客觀真實,是干部干事創業的風向標。干部政績考核失真,就會使一些急功近利、貼金作秀的干部得到提拔,而挫傷真干實干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妨礙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有什麼樣的政績考核體系,就有什麼樣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為。堅持全面客觀地評價干部政績,要不斷改進考核方式,真正讓考核之果反映干部之為。

變“虛聽”為“實看”,深入一線查政績。過去,政績考核往往重匯報材料、重數據報表、重口頭表達,有時難免以偏概全,難以真實准確地評價干部政績,助長了一些干部練嘴皮子功夫、做花架子工程、鑽匯報材料的不良風氣。要強化一線導向,深入到基層主要工作中、干部重點政績工程中,仔細察看干部工作表現、工作精神、工作能力,了解群眾的政績評價,獲取來自一線最真實的信息。看的過程中不能走馬觀花,被表面現象所蒙騙,要深入細致地考察,既看原來的基礎條件,又看當下的發展變化﹔既看顯績工程,又看潛績工作﹔既看發展速度,又看發展質量﹔既看經濟指標,又看教育、文化、環境等領域的全面發展。通過實看,洞悉下情,了然於胸,全面准確地評價干部。

變“定性”為“定量”,精准研判測政績。傳統的干部政績考核中定性的成分過高,標准比較模糊籠統,難以進行有形分析和准確描繪,考核往往成了打“印象分”。保証客觀性、公正性,就要以定量考核為主,將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要根據干部崗位特點和要求,考核干部到底做了哪些工作,是不是實現了崗位目標要求,對社會的全面發展產生了哪些積極作用,干部在其中發揮的具體作用,等等。通過對工作的數量、質量、效益等進行定量分析考核,實實在在了解干部做了什麼、做得怎樣、效果如何,讓政績評價一目了然、真實客觀。

變“內評”為“民評”,公開透明量政績。人民群眾是干部服務的對象,最有發言權。要依靠群眾評價干部,拓寬考核途徑,落實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要合理選擇考核參評人員,使參評范圍擴大到能夠直接反映測評對象工作效果的相關部門和主管單位,吸納干部直接服務的群眾參與考評。要親自深入到群眾中,直接聽取群眾對干部政績的評價,切實把群眾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重要標准,讓考核結果反映民意、深得民心。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