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待到沙棘漫山金果盈坡時

——記新疆一七零團絲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揚

2025年01月21日08:56    來源:光明日報

“轟隆隆,轟隆隆……”

隆冬時節,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白楊市一七〇團的萬畝沙棘園裡,機耕道上拉運車輛奔馳往返,職工們忙著採收沙棘果,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又是一個豐收年。”新疆一七零團絲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揚望著滿園金燦燦的果子,臉上洋溢著笑容。

自2003年起,一七〇團開始引種沙棘。“這裡靠近沙漠,土地多為戈壁荒灘,生態環境十分惡劣,加上毗鄰全國著名的瑪依塔斯風區,風災頻發,沙棘是為數不多能存活下來的植物。”王軍揚介紹。

每到開春,團場的干部職工便齊上陣,刨土、挖坑、栽種……幾年奮戰,形成了萬畝沙棘生態林。

2009年,剛大學畢業的王軍揚以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身份申請來到團場,從此與沙棘結緣,一干就是15年。擔任林業站副站長期間,他主抓沙棘育苗、種植和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短短兩年,完成了1.4萬畝沙棘林的種植任務,成活率超90%,並成功推廣了沙棘硬枝扦插技術,年出圃沙棘苗60萬株。

沙棘是種活了,可職工群眾的腰包還沒能鼓起來。

“沙棘全身是寶,得想辦法讓生態林變身經濟林。”王軍揚說。整天與沙棘打交道的他不甘心,決心跑遍全國也要找到銷路。

2019年,他主動離開連隊領導崗位,牽頭組建合作社,成立新疆一七零團絲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機並未等太久,在與國內沙棘領軍企業的一次對接后,兵團沙棘的品質優勢終於得到市場認可。當年,167名社員人均收入即突破7萬元。

銷路解決了,王軍揚一鼓作氣,繼續投身先進技術引進,投資深加工設備,同時在大果沙棘新品種繁育、標准化種植園建設等領域展開探索,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打響品牌。

2023年,通過與石河子大學的共同研發,第一代沙棘機械化採收樣機試驗成功,填補了國內沙棘機械化採收領域的空白。

在王軍揚的帶動下,職工群眾科學規范種植、精細化管理的綠色高質量沙棘產業在一七〇團初具規模。王軍揚的沙棘產業還延伸到兵團其他師市,種植面積超10萬畝,累計銷售沙棘果1.4萬噸,解決了上萬人的就業問題。職工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6000元增至2024年的14萬元。

如今,一七〇團團場職工辦起了自己的沙棘專業合作社和銷售公司,研發出沙棘原漿、干果、凍干全果粉等一系列產品,吸引了一批批客商來團考察投資,越來越多的帶貨主播為沙棘代言……

從“賣原料”到“賣產品”再到“賣品牌”,一七〇團的沙棘特色農業走出了一條“保一方生態,帶一方經濟”的產業化發展之路,成為全國最大的大果沙棘集中連片種植基地。2023年,一七〇團榮獲“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稱號。截至目前,一七〇團已擁有沙棘種植專業合作社16家、注冊公司8家,沙棘深加工及配套設施在建項目6個。

“沙棘就像兵團人一樣,頑強且堅韌。”王軍揚滿懷期待,待到沙棘漫山金果盈坡時,一定是萬家幸福燈火明。

(本報記者 趙明昊 靳 昊 孫金行)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