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2025年01月10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八項規定何以改變中國?從文化角度觀察,可以看得更分明。
文化的力量,深沉而澎湃,可沉澱為定力,可轉化成動力,可生發出活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從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的過程,可以更好理解“涵養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加強作風建設,離不開文化的導向、約束、教化等功能。
一方面“激濁”,既“拔爛樹”也“治病樹”,從查擺“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問題,到清理“剝削階級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再到“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另一方面“揚清”,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充分發揚“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的實干精神,樹立和踐行“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的正確政績觀……
實踐証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引導黨員干部處理好公私、義利、是非、情法、親清、儉奢、苦樂、得失的關系,思想道德防線就愈加牢固。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是我們管黨治黨的重要方略,實現二者的有效協同,離不開文化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
用制度的籠子關住“任性的權力”,彰顯的是制度規矩的效力﹔黨員干部把他律轉化為自律,內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言行准則,則有賴於思想的引領和文化的滋養。之所以馳而不息正作風、治歪風、樹新風,為的正是鞏固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高地,打贏這場廉與腐、實與虛、儉與奢的價值觀較量,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又影響經濟和政治的發展。通過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氣象,可以反觀八項規定是如何化風成俗的。
月餅、大閘蟹價格更加親民,傳統節日找回文化底蘊﹔光盤行動減少糧食浪費,守護糧食安全﹔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更多資金被用於支持高質量發展和保障民生﹔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一些長期沒有剎住的歪風剎住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糾治了,作風建設的成效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違規吃喝糾治了,面子文化沒市場了,政商關系清爽了,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等光榮傳統得到弘揚,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得以樹立……八項規定不僅蕩滌了看得見的歪風,更帶來全社會價值觀念的重塑,有效解決了物化、異化等頑疾。以八項規定為引領帶動,深入淨化全社會的“精神生態”,正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透過八項規定深入人心、改變中國的非凡歷程,可以感知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歷史邏輯,也可以感悟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實踐品格。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一定能不斷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書寫中國奇跡新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0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