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貴州遵義:紅城今朝更好看

2025年01月09日10:08    來源:光明日報

“這可是會址當時留下的文物!”站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的遵義會議會址前,手指二層小樓旁的一棵90余年樹齡的老槐樹,老紅軍孔憲權的孫女孔霞將一段紅色歷史娓娓道來。

紅城遵義,因彪炳史冊的遵義會議而被譽為中國革命的“轉折之城”。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的核心片區,近年來,遵義市圍繞“一核兩帶七園多點”,大力推進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和教育培訓“六大工程體系”建設,推動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積極成效,不斷提升紅色文化整體呈現水平,全力打造紅色文化體驗旅游新范式,讓這片紅色故土成為煥發勃勃生機的沃土。

守護“紅色家底”,建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

小寒時節,驅車由遵義市區前往婁山關,莽莽林海間,往來車輛不斷。走到婁山關關口,拾級而上,隻見一座雄關巍然矗立於雙峰對峙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面朝刻有毛主席《憶秦娥·婁山關》詩篇的巨型石碑,耄耋之年的游客欽玉華激動不已:“趁著腿腳還方便,我想再來走走這段‘長征路’。”

“小尖山、大尖山戰斗遺址……都曾是紅軍將士鏖戰的地方!”奇峰險峻,山勢漸高,遵義市婁山關管理處黨支部書記、管理處主任張自力介紹,多年來,婁山關管理處常態化開展安全巡查,對小尖山戰斗遺址外側山體落石開展專業保護性修復治理,嚴格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婁山關摩崖石刻、毛澤東詞碑、婁山關紅軍戰斗紀念碑等進行專業清洗描紅,力爭確保其原真性和安全性。

“現在,游客們可以借助VR、AR設備,體驗當年的戰斗情景。”來到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陳列館內,張自力告訴記者:“有了科技賦能,我們還讓文物實現了‘數字孿生’。”管理處根據紅色文物的形態,採取3D掃描、攝影等方式進行數字化處理,並建立了數字檔案和數據庫。

巍巍青山間,遵義紅色遺存星羅棋布。據統計,遵義現有已登記紅色文化資源542處、長征遺址遺跡358處474個點﹔擁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8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9個,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9個。

為保護“紅色家底”,遵義市相繼出台並實施《遵義市革命歷史紀念設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聯席會議制度》,不斷加大系統保護力度,開展紅色文化資源、長征遺址遺跡、紅色標語等專項調查,並實現台賬化動態管理。近3年來,累積爭取國家、省級文保資金1.14億元,獲批文物保護展示項目52個,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遵義片區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形。

深挖“紅色資源”,提升紅色文化整體呈現

“遵義會議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周六上午,遵義會議紀念館內人潮涌動,胸前戴著紅領巾的遵義市老城小學六年級學生李銳航正在做講解。

講解完畢,這位“小小紅色宣講員”自豪地告訴記者:“我花了一年多時間練習,想把這段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在遵義市紅花崗區,已累計遴選培育出像李銳航這樣的“小小紅色宣講員”1000多名,在遵義會議會址義務講解達200余場。

行走紀念館內,講述紅色故事的青春聲音不斷,無聲的文物亦在“回響”。“自1955年起,爺爺和工作組沿著紅軍長征的足跡,走訪了貴州44個縣(市)以及川南、滇東北的5個縣,收集了大量珍貴文物和資料。”凝望著一件件紅色文物,孔霞述說起遵義會議紀念館首任館長孔憲權的故事,“如今,遵義會議精神還在傳承,來紀念館參觀的游客更多了,這一定是爺爺最希望看到的!”

華燈初上,游客依舊絡繹不絕。“現在,我們依托高精度數字化技術對2000余件館藏革命文物進行創新性保護和展陳,借助科技力量讓文物‘活’起來。”遵義會議紀念館館長周俊南介紹,紀念館還推出常態化夜間開放服務,創新視聽多媒體呈現形式,努力讓紅色歷史激發更多共鳴。

征集到“李卓然長征使用過的駁殼槍”“1935年李炳文夫婦保護‘紅軍資料’的帽筒”等珍貴文物、增設10多個專題展覽……周俊南繼續如數家珍地介紹起館內最新的“升級”:“為迎接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我們在加強紅色資源挖掘、研究闡釋基礎上,不斷優化展示展陳,紅色文化的整體呈現水平顯著提升。”

擦亮“紅色品牌”,推動紅色文旅持續火熱

棧道兩側,烏雲密布,雷聲滾滾,湘江戰場上硝煙彌漫﹔舞台轉動,燈光漸明,一座二層小樓忽然矗立眼前——在遵義市紅花崗區偉大轉折劇場內,一場“身臨其境”的紅色之旅正在上演,觀眾席上不時發出陣陣驚呼:“太震撼了!”

2024年1月,偉大轉折劇場在遵義建成。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標志性項目,《偉大轉折》劇目以中央紅軍血戰湘江后轉兵貴州、召開遵義會議為大背景,將“聲、光、水、電”等前沿的舞台科技與紅色故事融合,藝術再現“偉大轉折”歷史畫面。

“我們努力在科技與藝術的融合中,以全新方式呈現和詮釋偉大長征精神。”偉大轉折藝術團副團長夏瑩介紹,《偉大轉折》劇目已演出800余場、觀演28萬余人次,不僅收獲了廣泛好評,更成為遵義紅色旅游的新名片。

在重點紅色景區建設3D實景演出、露營基地等30余個業態融合項目,廣泛開展重走長征路、青少年紅色夏令營等紅色研學活動……近年來,遵義紅色文化品牌更加鮮亮,紅色文旅持續升溫。2024年國慶假期,遵義共接待游客68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2.39億元。以遵義會議會址為核心,全市紅色旅游地接待游客近137萬人次、同比增長41.46%。

(本報記者 陳冠合 呂慎)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