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有波折不怕,就怕我們不負責”

 ——記湖北省英山縣溫泉鎮百丈河村黨總支書記王金初

2024年12月10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

“喂,細銀!你說。”

“嗯,嗯。”

“眼睛是大事情,你要聽醫生的。我的兩個眼睛都做過白內障手術,你不要擔心,早做早好!”

…………

挂斷電話,王金初向記者解釋,67歲的村民王細銀由女兒陪著去縣人民醫院看眼睛,醫生說要做手術。“細銀心裡沒底,專門打電話咨詢我的意見。”

今年68歲的王金初,是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溫泉鎮百丈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鄉親們的知心人。從赤腳醫生到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到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再到合並村的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數十年來,她始終干勁滿滿。“鄉親們信任我,再苦再累我也要把這個擔子挑起來。群眾滿意,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王金初說。

位於大別山區的百丈河村,30多年前有句順口溜:“山窮水惡茅房多,出門無路靠背馱。吃飯穿衣無著落,有女莫嫁百丈河。”

1992年,王金初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此前的9年間,百丈河村村支書換了七任,村集體還背著近60萬元的債。

“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都是干出來的,都要我們村兩委去帶領、去組織。”王金初言語鏗鏘。

山區的田地金貴,怎麼讓有限的田地多生金?王金初帶領村民按照“山上栽樹、地裡種茶、平畈辦廠、溝裡養豬”的思路,發展起了產業。山村有了茶園、養豬場、繡品公司、鞋廠。2008年,村裡開辦養豬場,2015年又成立了生豬養殖合作社,養殖規模突破萬頭,村民都入了股,分了紅。

“在村裡,鄉親們也喊王書記‘王半夜’‘王五更’。”百丈河村養豬場負責人張國全說,她時常清晨四五點出門,晚上七八點回家,家裡的事情都顧不上。

“一個村的兩委班子,就那麼三五個人,鄉親們都看著呢。如果我們不上進,這個村就沒希望。眾人拾柴火焰高,干好村裡的事,光靠幾個村干部肯定不行,沒有鄉親們的支持和付出,百丈河也沒有今天這個樣貌。”王金初感慨。

現在的百丈河村,煮飯不燒柴,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濕鞋,小車開進來。王金初自豪地說,鎮裡有個退休教師寫了一首詞叫《重訪百丈河》:“桃紅柳綠青茶,小橋流水人家,竹映新樓入畫,民風佳話,喜看山裡變化。”

去年7月,在英山縣行政村布局及黨組織設置調整中,百丈河村與毗鄰的瀉水岩村、黑石頭村、七裡岩村合並為一個行政村,成立了百丈河村黨總支。

“四個村一合並,她就更忙了。東家沒水了,西家田坎垮了,這家要去外地看病咯,那家婆媳鬧矛盾喲,都要找她。對於群眾找上門的事情,她很少拒絕。”張國全笑著說。

“四個村合在一起,資源變優了,發展空間更大了,發展更不能掉隊。”王金初說,“有的並入村有陳年老賬,產業發展有波折。但是,有波折不怕,就怕我們不負責,心堅,鐵也穿。”

2023年,百丈河村集體收入達307萬元,村級資產2470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2.1萬元。

“我在村裡工作整整53年,見証了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稅費改革、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村工作就是要靠踏踏實實做人、真心實意干事,才能贏得鄉親們信任。”王金初說。

(本報記者 張 銳 王建宏 本報通訊員 付 裕)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